打撈阿波丸號!
1977年至1980年,在中國福建省平潭縣牛山島以東海域進行打撈。在“阿波丸”初步打撈中,竟然發現了偽“滿洲國”政要鄭禹的家藏小官印(玉印)及鄭孝胥安葬時分贈後人的圓硯,硯上有“鄭公孝胥安葬紀念”字樣,而曆史記載“阿波丸”乘員全部是日本人。有人認為,這說明,日本人搜羅攜帶了中國北方的文物寶器上了“阿波丸”,作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遺存“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很可能就在其中。
1977年至1980年,在福建省平潭縣牛山島以東海域進行的打撈日本沉船阿波丸號,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在海區水深最深,海域風浪流速最大,打撈時間最長的一次打撈工程作業,這在世界打撈史上也是罕見的。
“阿波丸”沉沒使5噸黃金長眠海底。阿波丸是日本萬噸級客貨船,在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即將失敗前夕,由被其占領的新加坡裝載黃金及軍用物資,日軍駐東南亞軍政要員和隨軍家屬計1000多人,懸掛國際紅十字旗,駛回日本國。
1945年4月1日淩晨,在途經中國福建省平潭縣牛山島以東海域時,被正在該海域巡邏的美國潛艇,誤認為是一艘日本軍艦,而用魚雷擊沉的。該船中雷後,兩分鍾內即沉入海底,全船人員全部死亡,無一幸免。
在西方國家提供的阿波丸號船駛離新加坡時的攝像資料中看到,在保安措施極其嚴密的情況下,阿波丸船在碼頭上裝載5噸多的黃金,全部裝入鐵箱,由日本軍人逐箱肩扛上船,總價值50多億元人民幣,還有許多極其珍貴的文物等。
觀看這部資料片時,都感到十分地驚奇和興奮,這麼多的黃金,如果能夠打撈起來,在當時剛剛粉碎“sirenbang”,國家經濟不富裕的情況下,這無疑是對國家的一次巨大的貢獻,甚至有人認為古代中國北京人頭蓋骨可能就在阿波丸內。因此,阿波丸沉船引起了世界的注目,極富傳奇色彩。
一段時間內,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許多西方大國紛紛向我國政府提出前來打撈或與我國聯合打撈的要求。由於阿波丸沉沒在我國領海內,根據國際海洋法規定,阿波丸沉船屬中國主權所有,任何國家和個人未經中國政府批準,都不得進入中國領海內打撈作業,隻有中國政府才有權對阿波丸號進行打撈。於是,遵照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根據中國打撈力量的現狀,海軍與交通部經過多次協商,決定聯合打撈阿波丸。
尋找“阿波丸”開創新中國打撈先河!
1977年初春,由海軍第一副司令員劉道生和交通部部長葉飛簽發的,海軍與交通部關於打撈阿波丸沉船的聯合請示報到guowuyuan,得到了guowuyuan總理華國鋒的批準。
1977年4月5日,guowuyuan以(1977)36號文件批準了海軍和交通部的聯合請示(代號7713工程),同意由海軍和交通部聯合打撈阿波丸號沉船。交通部和海軍多次召開會議,對打撈力量的組織,兵力掩護和海上警戒,打撈組織指揮,後勤保障打撈設備研製等問題,做了精心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為保證打撈工作的安全,海軍部署東海艦隊所屬艦艇部隊負責海上作業區的巡邏警戒,組織海軍艦艇部隊對沉船海域進行反複的掃海和探測,對沉船進行了精確的定位。海軍還決定,每年從海軍北海、東海、南海艦隊中抽調120名潛水員、20名潛水軍醫、10名工程技術人員,抵平潭島作業船隊進行輪流作業。海軍還組成專門工作組,對平潭島和牛山海域進行了現場調研,與福州軍區商定了有關兵力指揮等一係列問題,切實做到穩妥可靠,萬無一失。
1977年5月初,由海軍J101號、J503號打撈船,交通部上海救撈局滬救3號打撈船組成的打撈作業船隊正式進駐牛山島以東作業海域,交通部與海軍共同成立了打撈作業現場指揮部,統一實施對打撈作業的指揮,雙方還進行分段打撈分工。海軍派出的艦艇巡邏編隊隨即也抵達了作業區現場,並展開了對作業區的巡邏警戒。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對外發布消息和航行警告,宣布在牛山海域打撈阿波丸沉船。
這一消息驚動了世界,因為許多國家認為中國根本沒有能力進行打撈阿波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