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來了一位老人,老人知道他們的來意,告訴他們聖井山在明朝並沒有什麼建文帝寶藏的傳說,倒是有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寶藏的傳說。
出於好奇,大家願意聽聽老人的講述,老人也不推辭,就坐下來給大家講了這個故事——
60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既是一場決定人類命運的大搏殺,也是法西斯國家掠奪受害國藝術品和財寶的饕餮盛宴。那麼,歐洲戰場上的納粹德國究竟從他國掠奪了多少財寶?戰後這些財寶去了哪裏?納粹分子究竟把珍寶藏匿在什麼地方?半個多世紀以來,此起彼伏的搜尋納粹藏寶風潮的結局又是如何……
瘋狂的財寶大盜!
在戰爭開始之前,納粹德國的領導人就喜好通過國家權力搶劫藝術品。希特勒夢想成為藝術家,而納粹黨的二號人物戈林更是自稱“文藝複興”人,他嗜好收藏,興趣廣泛,包括繪畫、珠寶、手工藝品、家具甚至稀有動物。早在戰爭爆發之前,戈林的收藏室就“達到8個房間”。到1938年初,戈林的收藏量已經遠遠超過“領袖”希特勒。
在維也納,希姆萊的黨衛軍和新奧地利納粹除了對猶太人商店和個人財寶進行明目張膽地劫掠外,猶太巨商大賈的大量精美收藏是他們最先掠劫的目標。此後一年裏,納粹黨衛軍們又盯上了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藏在維也納的32箱珠寶:查理大帝鑲有珠寶的祈禱書、幾根權杖、地球儀、寶劍和其他加冕禮儀用品。個人財產也不斷地被納粹黨衛軍以“保護”的名義沒收。像畢加索、高更、夏加爾和康定斯基這樣的現代藝術家和猶太藝術家的作品被打上了“墮落藝術品”的標簽,在外國市場上出售,以充實德意誌第三帝國(納粹德國)的國庫。這些都被源源不斷地運往由希特勒設計並直接控製的林茨博物館。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抱怨條件艱苦,希特勒因此認為從西部東運家具是個好主意。於是,代號“家具行動”的搶劫在巴黎展開,這一次連肥皂盒和大衣櫃都要搜羅。一份沒收物品清單揭示了當時被侵略的民眾是如何遭受劫掠的:“五件女式睡袍,兩件兒童外套,一隻大淺盤子,兩隻酒杯,一件男人外衣……”
在東線,希特勒試圖把波蘭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降低到第三帝國的奴隸的地位。除了沒收藝術品,在這些國家,納粹還試圖通過拆毀紀念碑、宮殿、教堂和博物館的方式,清除文化記憶。與此同時,納粹還組織了考古隊員對東部占領區的村莊、城堡、房屋進行逐個梳理,搜尋每一個有價值的物品,並加以沒收。
在蘇聯,蘇軍前線的戰事和後方的藝術品搶運工作同樣激烈進行著,但是因為博物館的珍寶很多,還是有成千上萬件珍品落入納粹德軍之手,其中就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琥珀廳(用6噸琥珀打造的約200平方米的方形房子)。僅列寧格勒的巴甫洛夫斯克宮就有8000件藝術品遺留在那裏。德國人在戰爭期間洗劫了蘇聯約400個博物館、2000個教堂和4.3萬個圖書館。雖然德國陸軍元帥瓦爾特?馮?賴歇瑙在入侵蘇聯之前說:在東方沒有任何重要的藝術品。即使如此,俄羅斯人估計,德國占領蘇聯西部的短暫時期,掠走了約200萬件藝術品。
被發現的一個納粹藏寶地!
其實,在納粹德國還未徹底崩潰之前,納粹黨上層官員就製訂了周密的戰敗後的複興計劃,把在戰爭中掠奪的財寶隱藏起來。與此同時,盟國也在盡力尋回這些財寶。
1945年3月,喬治?巴頓將軍(1885-1945,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的第三集團軍渡過了萊茵河,於4月4日占領了德國圖林根地區的默克斯村。當天下午,盟軍的一個特遣隊盤問了附近地區的一些難民。他們得知某座鉀鹽礦附近,有過不尋常的“活動”。盟軍司令部在得到消息後,下令對該地區施行宵禁。
當地美軍指揮官拉塞爾中校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前往默克斯。經過詢問,他確定了消息的真實性。此外,拉塞爾還得知,德國國家博物館館長保羅?賴夫博士正在那裏看護一些藏在礦井中的名畫??????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