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鑽石之謎(1 / 2)

史偉舉著時空望遠鏡一路跟蹤,最後來到了岐山。

“岐山!它是傳說中的鑽石庫!”楊梅驚呼了一聲。

程福搖搖頭,對楊梅說:“鑽石庫的傳說,我沒有聽說過,隻聽說過岐山在曆史上曾經有過天空大爆炸!”

“正是那次天空大爆炸,岐山就成了天然的鑽石庫,而且儲量之巨令人咂舌!”史偉接過程福的話茬。

“天空大爆炸也能產生鑽石?我聽說鑽石來自於地下,經過億萬年才能形成。”程福瞪著大眼說道。

“地球上的天然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來到地麵?”程福反問史偉。

史偉給程福做了科學解釋——

在地球的深部大約150-200公裏,純碳物質在壓力為(4.5-6)×109Pa,溫度為1100-1600攝示度條件下結晶,形成天然鑽石。在地球的深部隻有很少的地方具有鑽石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從理論上講任何時期都可以形成鑽石,隻要達到鑽石形成物理、化學條件。從目前開采的鑽石礦中,大部分鑽石形成於33億年和12-17億年這二個時期。從鑽石產出於地球古老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 另外,外星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但這種方式形成的鑽石顆粒小,質量差,不能作為首飾用的寶石。 當地球的外殼產生拉力,固體的岩塊開始移動及破裂,這時發生地震,火山噴發。當火山熔岩從地球深部往地表上升時,將深部形成的鑽石帶到地球淺層及表麵。經過熔岩冷卻我們可以在冷卻的岩石中找到鑽石。當鑽石富集並達到一定規模時,我們稱為鑽石原生礦。含有鑽石的岩石在自然條件下風化,鑽石殘留在山坡、河流、海岸中並富集形成礦床,稱為鑽石次生礦。 根據不同的礦類型,采用不同的開采方法。

科學家在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中發現了隻有DNA大小的古老宇宙鑽石。最新的研究表明,這些鑽石來自於宇宙中猛烈的碰撞事件,這將幫助科學家揭開關於恒星爆炸的奧秘,而且這些“遠古材料”年齡遠比太陽係的年齡來得長。雖然宇宙鑽石在地球上是極為罕見的,但是在宇宙空間中可能遍布四處,研究人員一直試圖破譯這些神秘礦物的起源。

地球上的鑽石與宇宙空間形成納米鑽石的途徑截然不同,地球上天然鑽石是在極為深的地底,通過十幾億年的高溫高壓環境所產生的。然而,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宇宙空間中的“鑽石”形成的時間根本不需要一秒,隻需達到一皮秒的數量級即可。

通過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鑽石的形成不需要高溫和能使原岩破裂的壓力。相反,當宇宙中富含碳的塵埃顆粒以超過每小時一萬英裏的速度運動時,球形富勒烯(一種足球狀的碳分子)可變成類似洋蔥狀的層層疊加。此時分子被壓縮並連接到一起,並重新排列成六角形的鑽石結構。如果速度太快了,顆粒間的相互碰撞就足以摧毀這些微型鑽石,但如果速度不夠快的話,球形富勒烯還不能完全形成層層疊加的狀態,也就不會形成鑽石了。因此,在合適的速度下,這些納米級的鑽石就可以輕鬆出現。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雖然對速度的要求是苛刻的,但是這個速度範圍在宇宙空間中時非常常見的。芝加哥大學的地球化學家安德魯?戴維斯(Andrew Davis)認為:這些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球形富勒烯排序,隻要速度合適你就能擁有納米鑽石。在新構建的納米鑽石模型中,研究人員希望揭開這些鑽石中包含的秘密,但直到現在隻從中發現了有限的信息,這是因為目前還沒有合適的理論能解釋。

“世界上有沒有鑽石庫?”楊梅問史偉。

史偉給大家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古代帝王總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綿延至永遠,就像鑽石一樣堅固而恒久。這或許就是俄國沙皇彼得大帝開始收集鑽石和珠寶的原因。

18世紀初,彼得大帝頒布了一道保護珍寶的專項命令,要求國人不準隨便變賣室中的珍貴珠寶和首飾,在一定重量以上的鑽石和珠寶必須由皇家收購。另外彼得大帝還在世界範圍內搜索鑽石珠寶,很多小國得知他的心頭所好都把本國最好的珠寶親手獻上,希望因此得到庇護和福祉。

彼得大帝在自己居住的聖?彼得堡東宮內修建了一座神秘建築物,所有收集到的珠寶都被珍藏在裏麵,世人稱之為鑽石庫。彼得大帝之後,最癡迷於收集珠寶的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如果世界上每個女人都愛鑽石,那麼最愛鑽石的女人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對鑽石的癡迷程度幾近瘋狂,每天都佩帶價值連城的鑽飾,而且花樣經常翻新。她對鑽石切割和鑲嵌的工藝要求極高,俄國曆史上最出色的鑽石切割專家就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出現的。曾經有個皇宮衛士壯著膽子稱讚女皇的鑽飾漂亮,他就被升官至侍衛總管。大小官員於是都把進獻鑽石當成最直接的升官途徑。一次女皇過生日,結果在收到的上萬件生日禮物中有超過一半是鑽石。女皇的鑽石不僅鑲嵌成首飾,就連她日常用的東西都要鑲滿鑽石。她有一本17世紀的《聖經》,銀製的封麵上就鑲嵌了3017顆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