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一走,秦檜立刻召負責財政的文思院的一個官員來見,此人素以舌頭比腦子跑得快見長。進得書房後,秦檜賜座,摒退左右,然後一本正經地說:“我剛剛接到聖旨,準備改變錢法,現行銅錢一律廢止不用。回去後你們要預作準備,不日聖旨即將頒下。”約定第二天中午商議具體細節,臨走,秦檜特意囑咐說:“此是國家大事,切記保密。”
此官員得蒙丞相親自召見,並委以重任,著實高興了一陣子。隻是一靜下來,立刻就想到了自己手裏車載鬥量的大量銅錢,如不趕緊出手,很快將變成一堆廢銅爛鐵。於是馬上找來辦事麻利的手下人,讓他們拉著銅錢上街購物,買什麼無所謂,隻要把錢花出去就行。手下人趕著車出門去了,他又想起了自己同朝為官的親家和情同手足的好友張三,忙遣口風緊的心腹前往通風報信,再三叮囑切記保密雲雲……不出半日,街上車馬驟增,到處都是搶購物品的人,一時間,物價大漲,沒有什麼東西賣不出去,市場上商家已不知用什麼盛銅錢好。
第二天,臨安知府滿臉喜色地向秦檜報告,市場銅錢如山,交易已恢複正常。進而,知府又以極其欽佩的神情向秦檜請教,是用了什麼魔法,一夜之間讓市場上冒出這麼多銅錢的呢?
秦檜頷首微笑道:“無他,小道消息而已。”
在離牛首山不遠的長江邊,有座沒有碑文的"穢墓",這是南宋初年臭名昭著的奸相秦檜之墓。秦檜世居建康,並被宋高宗封為"建康郡王",死後埋葬在南京西南郊和牧龍鎮牧牛亭,當年墓上"豐碑屹立,不鐫一字",據說是因為無人為其撰碑文。明朝成化十一年(1485年),秦檜墓被盜發,盜墓者"獲金銀器具巨萬",被抓獲後,當地官吏有意"減其罪,惡檜也"。
關於秦檜主墓,至今仍未揭秘。曆史上多次出現秦檜墓出日傳說,都在墓穴挖掘完畢後不攻自破。墓磚帶有南宋年號的銘文——“大宋紹興二十五年”(即公元1155年)的基本就可以判定墓葬的絕對年代。而多處疑似秦檜墓的出土點,多半都是先借助此點進行判定,因為這一年正是秦檜去世的年份。
另外,墓葬出土地點對是否秦檜墓也有著特殊的決定意義,它與曆史上所傳的秦檜所葬之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南宋權奸秦檜,因殺害忠良遭世人唾棄,他死後葬於何處,曆史上雖沒有十分明確的說法,但宋《景寧建康誌》曾記載:“太師秦檜墓在牛首山,去城18裏”;元《至大金陵新誌》和一些地方誌都沿襲其說。宋人嶽珂在《程史?牧龍亭》中記道:“金陵牧龍亭,秦氏之丘壟在焉。”這些史料都未準確指出秦檜墓葬具體地點。
史偉麵對這塊秦檜家族墓碑,又接著給楊梅和程福講下去——
當年盜墓賊在秦家墓葬的主墓室隻發現一枚銅錢!
據說作為這座秦檜家族墓園的主墓,從一開始,盜墓賊就最為關注。盜墓賊進入主墓中心後,並沒有看到有什麼寶貝,隻是看到了一具大棺材,以為是秦檜的棺木,他們滿懷希望地砸開了棺木,但是很遺憾,並沒有發現陪葬品,唯一的收獲是一枚被歲月腐蝕得已經看不出文字的銅錢。
這也印證了墓室石板被打開前盜墓賊頭目的預言:“出現陪葬品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盜墓賊在盜墓過程中,他們在墓室附近發現了兩個盜洞,分別位於墓室上方和側麵,這說明早有盜墓者光顧過墓室,所以無陪葬品出土也是在意料之中。
曆史上的盜墓,盜賊基本上都是從墓室側麵進入,而主墓室墓頂上有盜洞,這種盜法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令盜墓賊非常吃驚!至於為何能將厚達三四十厘米的石板鑿出大洞來,後來的盜墓賊非常佩服以前專業盜墓賊的專業能力,他們采用了先火燒後水激的方法,完全是一次從容不迫的洗劫,現在僅存的一枚銅錢,可能還是遺漏的,因為陪葬的銅錢絕不會僅僅隻有一枚。
由於在主墓室中隻發現墓主的一小塊骨骸,在棺木保存基本完好的情況下,屍骨卻沒了蹤影,不能不讓人感到不解。後人推測,因為有些珠寶藏在人體內,盜墓賊完全可能將屍骨拖出墓室細細找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