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骨髏的提示(2 / 2)

“張老前輩,希望您能把話說的更明白一些,後輩愚鈍,不能理解張老前輩的提示!”史偉急忙給骨髏行禮,慢條斯理地說道。

骨髏始終坐在平石上,沒有再說話,隻是骨髏的大眼窟窿裏麵慢慢往外流著眼淚,他已經為自己過去痛心的愛情傷感!骨髏渾身發著藍色的光芒,把迷洞照的很亮很亮,特別是葉雪兒,她的臉龐潔白美麗,兩行晶瑩的淚水,如兩串晶瑩的珍珠從她美麗的小臉蛋上滾滾落下來。

大家沒有注意到葉雪兒的眼淚,也不知道她為什麼會落淚!

突然,骨髏的藍光消失,整個迷洞又重新回到黑暗之中。

“張老前輩——張老前輩——??????”史偉在黑暗中接二連三地喊著,可是,骨髏再也沒有說話,他永遠保持著沉默??????

??????

天終於亮了,那架骨髏依然安詳的坐在平石上默默無語。

“再見了!!!我的張老前輩!!!”史偉帶領大家在張無忌的骨髏前麵深深鞠了一躬,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摩尼聖洞。

史偉拿出山水大地圖仔細看了看線路圖,他們下一個應該到達的地點應該是鬼穀洞!

提起鬼穀洞,不得不說鬼穀子。鬼穀子,姓王名詡(xǔ)(或利),又名王禪、王通,號玄微子,華夏族,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 ;一說是戰國時期魏國鄴地人(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香菜營鄉穀子村)。 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兵家、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曆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 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周陽城清溪之鬼穀,故自稱鬼穀先生。一說是山西呂梁交口雲夢山(現仍存棋盤山,和清溪一條。環境優美如世外桃源。是隱士生活的不二選擇。也是少有的清幽之地。)“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 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一是神學:日星象緯,占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是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

鬼穀子在漫長的曆史積澱中逐漸成為陰陽之術、權謀計策、仙道修身的化身,成為神秘莫測的東方智慧的象征。

史偉帶領大家來到雲蒙山中,隻見雲霧繚繞不見人影,到處散發著大自然的氣息。

“鬼穀洞在哪裏?”大家四處張望,不見蹤跡。

“看,那裏好像有個洞口!”程福指著半山腰突然大喊了一聲。

史偉、葉雪兒和楊梅順著程福值得方向看去,鬼穀大洞位於雲蒙山半山腰處,形似崖屋狀,外敞內收,高約3米,深約8.5米,寬約4.8米。

大家千辛萬苦攀爬到雲蒙山洞,看到洞壁為海沉積岩,洞口兩側有人工鑿成的門欄,上方有裝門的石孔,洞門有象形的鯉魚把守,上方左右兩側有天然的石鍾、石鼓。

“嗬嗬嗬??????這裏的傳說故事我十分清楚!”程福肚子裏麵有的是故事,他講給大家聽——

相傳古人敲一下鼓,周圍幾十裏的人們都能聽到。距洞1.5米處,右邊沿洞頂直斜而下有一岩石,稱雲夢床。人若平臥在上麵,兩腿自然分開,兩手自然鬆垂兩側,自然會屏閉了胸部呼吸,出現腹部呼吸(丹田呼吸),這就是道教的上乘內煉功法——胎息法,也稱睡仙功。左邊有一塊黛青色的巨型岩石,似麒麟狀,石上有條紋,似人工所刻之蝌蚪文或稱鳥篆文,石身有三個小孔,是出油、出鹽、出米的孔,相傳當年不管來多少人在此居住修煉都能供給以維持他們的生存。這在百姓看來十分神奇,百姓為了能多出些油、鹽、米,便把孔鑿大了,結果什麼都沒有了。岩頂有象形的日月星辰,傳說頂部有一個淺淺的凹形圓孔,人稱天然月亮石,盛傳它會移動,數百年來,它已從洞頂慢慢地移到洞頂的邊緣。當時,百姓隻要到了鬼穀大洞就會關注月亮石的位置,傳說:“月亮下山時,天下應大同”。

??????

史偉帶領大家走到鬼穀洞的最深處,驚奇的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