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偉他們來到墓門前,看到墓門為磚砌雙券拱形門,根據目測史偉估計外券寬約1.95米、高約3.03米,拱高越1.13米。
墓門是一大塊石門封閉著,他們無法進去。
史偉憑借考古知識,開始研究如何打開這個石門,但是費了半天力,始終無法打開。
程福是急性子,他實在是等不得了。要知道,程福會少林武功,隻見他運足氣,一聲大喊,雙手推去,“嘩啦——”一聲響,石碑就變作幾塊。裏麵露出一道內墓門,程福用同樣的功夫一連推破了三道封門牆。外層封門牆為豎放立磚,中層封門牆為錯縫橫砌,內層封門牆為斜立磚。整個封門牆厚度達1.45米。內有門槽,寬0.24米。都被程福用氣功推開。
內外墓門全部被程福推開,大家看到了一條甬道。
甬道為磚砌,券形頂,青石鋪地,長2.85、寬1.68、拱高0.8、通高2.58米。
大家順著甬道來到墓室。
墓室為磚砌,分前、後兩室。前室平麵近方形,東西長3.85、南北寬3.87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高6.4米,青石鋪地。
前室平麵近似方形,東西長3.85米,南北寬3.87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 底6.4米。有南北兩個側室,其中南側室平麵為南北寬3.6米、東西長2.4米的長方形,圓券形頂;北側室平麵為南北寬1.83米、東西長2.79米的長方形,四角攢尖頂。主室與側室之間由甫道相連,並有門相區隔,現僅存門槽,門槽寬0.2米。北側室甫道長1.1米,寬1.36米;南側室甫道長1米,寬1.4米。
後室東西長3.82米,南北寬3.85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通高6.50米。在墓室頂部靠後處史偉他們看到了兩個盜洞。
大家從盜洞斷麵看,墓壁厚達1米左右。有南北兩個側室,側室南北長均為3.60米,東西寬1.90米—1.92米,圓券形頂。主室與側室之間由甫道相連,並有門相區隔,現僅存門槽,門槽寬0.20米。北側室甫道長0.97米,寬1.17米;南側室甫道長0.97米,寬1.28米。
整個墓室所鋪青石大小不一,其中前甬道鋪地石長1.75、寬1.巧米;前室最大的長1.67、寬0.83米,最小的長0.76、寬0.73米;後室最大的長1.05、寬0.95米,最小的長0.94、寬0.9米。錯縫平鋪,地麵平整。圍繞墓壁四周地麵均有寬0.12米的凹槽。
大家在曹操墓中發現了三個棺槨殘痕,其中後室一個,葬具疑為石棺床,後室南北側室中各有一個,均為木棺。與墓葬中所出土的三具人骨相對應。
史偉根據棺槨情況分析,在墓葬中除了曹操外,另外還有兩個陪葬女人。
大家在墓葬中走了一遍,發現曹操的喪葬比較簡單,並沒有什麼珍奇異寶。
史偉看了感歎說道:“中國帝王厚葬源遠流長,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震驚世界,漢武帝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宮室製度宏麗,不異人間’。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開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樹、不隨葬金玉器物。漢代一個諸侯王劉勝死後都穿著2498塊玉片、1100克金絲構成的金縷玉衣,號為武帝的曹操卻隻穿補過的衣服入殮。曹魏以至兩晉帝王都有薄葬者,但唐代以後,帝王厚葬又成了傳統,最後一個帝陵修到1915年,這已是民國的第四個年頭了。”
自古以來厚葬是主流,統治者重視喪葬,也不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占有欲望。曹操雖然引領幾位帝王,書寫帝王喪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終不能產生更多影響。而且在厚葬為主的氛圍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難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謎其實非常簡單。
史偉對於曹操死後不厚葬有新的看法,要知道曹操是中國四大盜墓派之一摸金派的創始人,他明白一旦人死後給予厚葬,說不定將來那一天就有可能墓葬被人盜竊一空,不但陪葬品不能保全,而且連自己的屍骨也會被後人拋擲墓外。這個可怕的道理對於聰明的曹操來說,他心知肚明。於是,曹操就在自己臨死前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薄葬自己。
程福認為許多人不相信,貴如曹操會簡單地打發自己。在他們打開曹操墓之前,連他們也根本不相信,現在自己親自打開了曹操墓,事實擺在眼前,他們一個個驚奇萬分,這的確是事實,不相信也得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