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九章 封禪泰嶽(2 / 2)

此時趕赴泰嶽已是遲了,唐安唯一能做的就是為皇帝祈禱,祈禱他沒有被忠王所害,祈禱這個天下暫時還安寧……

正如唐安所想,寧誠並沒有遠離帝都,因為忠王留給他的命令就是讓他鎮守帝都。然而隨著元澈暴斃西北,寧誠心中的危機感也是越來越重,他越來越覺得帝都不是久留之地,隨即帶著府中家眷悄悄逃出了帝都!

而就在他逃出帝都後的第二天,影刃的兵馬將忠王府圍了個水泄不通。但凡他晚上那麼半步,少不得落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逃出帝都後,他選擇蟄伏在帝都附近的一處寺廟中。這寺廟年久失修,常年不聞晨鍾暮鼓卻也算得上清淨。

當然了,他之所以將府中家眷安置於此不是因為這裏清淨,而是這山下有數之不盡的忠王私軍!

為了起事,忠王準備了很多年。當初他想著自己一定能夠坐擁天下,然而命運給他開了個玩笑,他最終還是成了一個閑散王爺……

有翅膀的總會飛,忠王有著更高的追求,他自是不甘心做一個閑散王爺,所以他依舊沒有停下手中的準備。十年光陰,他招募了一支私軍,這是屬於他的兵馬,也是他所倚仗的最強力量!

十年磨一劍,忠王隱忍了又何止十年,為了這至高無上的帝位,他真是費盡了心機,然而堪堪天命之年,他終於是找到了一個將夢想變為現實的契機,那就是皇帝封禪……

皇帝既要封禪,那他就不得不出京。而出了那守衛森嚴帝宮之後,他起事的幾率就變得非常之大了!

然而皇帝畢竟是皇帝,他知道將忠王留在帝都不太妥當,所以直接帶到了自己身旁,不管怎樣,總是能看在眼裏,也就少了許多顧慮……

九星連珠之日,泰嶽封禪之時。帝都的消息還沒有傳到皇帝耳中,這封禪大典就已經進入了主題。禮部與欽天監的人忙裏忙外,為了這封禪大典做足了準備。

這封禪乃是禱告上天的第一要事,卻是一點岔子也不能出,所以必須要做到萬無一失。眼看著封禪的時刻即將到來,皇帝的心也是漸漸激動了起來,畢竟這是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典禮,甚至不亞於他登基……

泰嶽千百年來一直是帝王們向往的東方樂土,而封禪泰嶽更是因為特殊的政治意義而成為曆史上每一個皇帝都渴望的榮耀,但由於其嚴苛的條件限製,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這樣的機會,隻有“受命於天”的皇帝,為了答謝天帝的“受命”之恩,才能在泰嶽頂上積土為壇,增泰嶽之高以祭天,表示功歸於天;然後,再到泰嶽之前近地祗的梁父、社首、雲雲等小山丘設壇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廣恩厚以報地。

一代帝王登封泰嶽,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儼然成為“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便如那傳國玉璽上所書的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封禪的政治意義實在是太過重要了……

眼看快到了封禪的時刻,小黃門突然急匆匆的走到了皇帝身旁。他猛地跪倒,眼中寫滿了驚懼與不安:“陛下……忠王……忠王殿下不見了!”

“哦,是麼……”

聽到小黃門的話,皇帝不由笑了起來。他的眼中寫滿了玩味,似乎並沒有因為忠王失蹤而感到驚訝,仿佛……他早就料到了!

“吉時已到。”

就在此時,禮部尚書佘恩帶著一眾官員走了過來。皇帝點點頭,卻是又淡淡的道:“罷了,隨他去吧,該走的總是要走,留是留不住的……”

禮樂之聲響起,封禪大典終於開始。皇帝臉上寫滿了笑意,從容不迫的走向泰嶽之頂,為了他人生中的這場盛典,他等待了太久太久!

“皇兄已經開始封禪了麼……”

泰嶽山下,忠王一身金甲,看起來頗為威武,而他身後則是數之不盡的兵馬,這是他忠王一脈的底蘊。

“回王爺的話,皇帝已經開始舉行封禪大典,我等何時動手?”

一個將領點點頭,目光躍躍欲試,他的大刀已經饑渴難耐。他們等這一天已經太久太久了,他們恨不得此時就攻上泰嶽山頂……

“封禪大典,哼,要封禪也是我來封!”

忠王冷笑,嘴角勾起一抹陰冷。此時泰嶽頂上不過三萬禁軍,而他麾下足足有十萬大軍,鏟平泰嶽山簡直是輕而易舉……

“傳我號令,出兵泰嶽,屠龍在此一舉!”

一聲令下,無數亂兵奔赴泰嶽,他們目光灼灼,彼此眼中都寫滿了興奮,他們對於這場戰爭期待了太久太久,他們終於可以盡情殺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