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雙星走好(6)(3 / 3)

“我就抓一條: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隻要不違背黨的基本路線、黨的原則就行了……”汪海直言不諱地說,“在新的形勢下,政治工作要加強要提高,必須創新。讓大家聽起來感到你說的是實話,叫人家感到你這個事說來確實有道理,我說這就達到目的了。假如你在這個地方念社論,在那個地方念報紙,他覺得離他的思想兩萬八千裏,這樣的政治工作白白消耗你們的精力,不如不念。比如現在講市場,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提出全員轉向市場。全員轉向市場,不是說你都上街賣鞋去,而是一針一線與市場相連。紮鞋幫的,紮不好到市場就影響質量,影響我雙星的形象,砸了雙星的飯碗,就等於砸了工人自己的飯碗……”

一個難得或說別的企業家求之不得的向中央領導機關首長彙報成績聯係感情的機會就讓汪海這樣放過了。部長雖沒對汪海的一套表示異議,但也沒說他是新創舉。

的確,汪海的一套套論點往往是超前的。推廣起來不容易,否掉也不易。因為未來的實踐會證明真理往往和真話站在一起。

汪海常出逆耳之言,但誰不能否認他有政治頭腦。

有一陣子上麵要求黨政分家,有的企業連黨委會的牌子都摘了下來。似乎企業不再需要政治思想工作。汪海卻有他自己的獨特認識:“黨委會牌子不能摘!新形勢下廠長要抓政治,黨委也要抓經濟,這樣才能保證經濟的健康發展!黨的中心工作轉移為發展經濟,一切圍繞經濟轉,怎麼能黨政分家呢?”後來上邊又傳達了新精神:黨政班子不但不分家,還要加強黨的工作。一些企業又紛紛重建黨的機構,增加黨務幹部。汪海也不盲從:“折騰什麼?兩套班子,兩張皮,豈不是又要造成黨政矛盾嗎?”

汪海講真話是不分場合地點和對象的。

1987年4月,汪海被評為全國首屆優秀企業家。

在人民大會堂,黨和國家領導人把一枚枚金質獎章頒發給這些奮戰在全國各地的企業精英。

發獎儀式後開了個座談會。

正當與會者對中央在工業戰線的一係列改革政策發出由衷的讚揚與感謝時,汪海發言了,他是向中央領導提意見:

一、中央允許三資企業辦廠3年免稅,進口原料免稅,許多政策都優惠,這很好;但是國營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幹,卻沒有任何優惠政策,這種競爭是否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二、外貿競爭,同樣給國家創彙,但國營企業卻補貼不一樣,待遇不平等,各種政策都不能兌現。一個放得很寬,一個卡得很死,這種狀況什麼時候能夠改變?

“在市場的競爭中,就好像上了拳擊場。人家放開了,活蹦亂跳,我們仍然被捆住手腳,我們隻有挨打的份兒了……”

汪海講出了在場和不在場的所有國企負責人的心裏話。

這些心裏話,有人沒水平講,有人沒場合講,有人有顧忌不敢講。而汪海,卻在這樣一個場合一個氣氛中不識時務地一針見血講了出來。需要何等的膽量!

翌日,優秀企業家被請進中南海,當著總書記的麵,汪海又慷慨陳詞:他由中南海的野鴨子講到家鄉微山湖消失了的野鴨子,進而話題轉向了主題:

“微山湖本來具有野鴨子最好的生存環境,但是人們打它,抓它,它在那裏幾乎絕跡了。而中南海雖處於鬧市之中,就這麼一汪湖水,但它不被驚擾,受到保護,有一方自由生息的空間,所以,它在這裏活得很好……中國的企業家為什麼最容易被打倒,是不是同樣也有一個生態環境的問題呢?”

和昨天一樣,沒有人直接回答他的問題……

在所有獲獎的企業家中,惟一發出逆耳忠言的是汪海。十幾年過去,在所有獲獎的企業家中,唯一還“幸存”在國企領導崗位的還是這位汪海……

這是偶合還是曆史規律的必然?真話是金,它一時可能會蒙上灰垢,被噴土黑色,但真理的歲月終究會還它本來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