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傻子擺弄聰明人,庸人管能人,在神州大地,四處可見,八方可尋。這不僅是汪海所在的工廠的悲哀,也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所以,汪海希望所有的主人,要成為真正的主人,並起到一個主人應該起到的職能。他說:
自己要拿自己當骨幹,什麼情況下都要感覺良好。中國人缺乏的就是這種自信,這種民族自尊。
中國人站著不比別人矮,躺著不比別人短,為什麼人家行我們不行?當你的國營企業連個鄉鎮企業都競爭不過的時候,你的主人翁精神又在哪裏?別老以為自己是最進步、最優秀的階級,別總以為自己是一切運動的生力軍。進入市場後,階級的界限是模糊的,今天的市場,靠經營而不是靠運動。工人階級是企業主人,但它的前提是,要無愧於這個時代。
如果自己還想做企業的主人,而不願做企業的殉葬品;如果自己還希望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須重新選擇自己,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
1986年6月23日下午,橡膠九廠老生產線上,一雙綠色的解放鞋款款而出。
這是橡膠九廠建廠以來,生產的最後一雙解放鞋。
汪海目迎著這雙建廠以來最後生產的解放鞋,如平常一樣,樂嗬嗬地走上前,親自為這雙解放鞋係上紅色的綢帶,然後高高舉起雙手,為它鼓掌送行。
工人們也噙著淚水,如同歡送光榮退役的老戰士一樣,把這雙解放鞋送進了樣品間。
早在1983年,汪海就在全廠宣布;三年以後,老產品全部退役。在1986年上半年以前,黃膠鞋一雙也不準在總廠的生產上幹了。到時候哪個生產線退不下來,我就先撤誰的職,等全撤完了,我再辭職。
三年過去了,汪海自己既沒有辭職,也沒有撤掉別人的職,而是捕捉住鄉鎮企業正在興起這樣一個戰機,把老產品的製作工藝、技術和設備向黃島的農村鄉鎮企業擴散。借他們的資金、廠房和低價的勞動力,去生產農村這個廣大市場需要的產品。而自己則騰出人力、設備,集中力量,搞好產品結構的改革和工藝布局的調整,上新品種,上新工藝,上中高檔產品。用借地生金,借水行舟的權宜之計,使一個“四老”企業,在當時條件下獲得了新生。
是的,最後一雙解放鞋,既標誌著雙星前段曆史的結束,也意味著雙星新的曆史階段的開始。
1986年,以淘汰解放鞋為標誌,汪海發動了名牌戰略的首場戰役——對老產品進行徹底的更新換代。雙星在國內首家成立了鞋業科研中心,建立了一支專業化的開發設計隊伍,從產品的開發、設計等各方麵向國際名牌看齊,為“雙星”成為名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7年,汪海為“雙星”打出了這樣的廣告:向購買“雙星”二月份生產的老人健身鞋的消費者道歉,並請到各銷售點退換。
廣告一出,全國轟動。
汪海還對外宣布道:犧牲幾十萬元的損失可以用努力的工作彌補回來,但“雙星”在消費者心中的信譽和形象一旦受損,是難以彌補的。
汪海借這一事件在企業中展開了一場全麵的管理和質量革命: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原材料供應基地:
對不合格的材料寧可積壓在倉庫,也絕不容許流入車間,流向市場;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和檢查體係,在國內同行業中率先通過國際質量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