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碧液金身煆骨湯(1 / 2)

聽息之為用,在於聽,而聽在耳,耳屬於腎,腎主氣;觀光之為用,在於觀,而觀在目,目屬於心,心主神。故此靜功之道,所修就是人身之神氣。故謂雖為修“性”,其實不隻修性,乃為性命雙修。境界成就,自然神氣合一,進入化境。

有上可知,此種境界有三大層次,皆可逐步修證。一者身不動,謂之身靜,其行曰:身心祥和,自如輕身,為靜功之初層。二者念不動,謂之心靜,其行曰:心無雜念,即是心靜,為靜功之中層也。三者不知有我,謂之意靜,其行曰:忘記自我,進入混混沌沌的境界,即為靜功之高層也。更有甚者,可以頓悟超脫,非吾之所及也!”

仙山渺渺,古洞靜幽,二人相談,不覺時日流轉,竟過了一日一夜,隨後各自靜坐細思,收獲頗深。

早間修行完畢,陰煞道人對路雲生言道:“貧道現有一事,欲和小友商榷。”路雲生見此,言道:“前輩但請吩咐即可。”

陰煞道人言道:“數月前小友隨貧道而行,那時我曾有言助小友一臂之力,早日步入道途。期間雖有波折,不敢忘卻。現今居此仙山古洞,有前輩仙真白陽真人遺留圖解,此為上乘修道築基之法,小友依圖修煉,入道已是無憂。

因參悟白陽圖解對貧道助益甚大,現今已有所覺,怕不日就要渡劫,此為地仙之劫,或生或死,進則地仙有成,仙山常駐;退則身死魂滅,不入輪回。

今我所慮者小友築基未成,依小友現今狀況,修煉洞中白陽真人遺留圖解築基乃是上乘。若是如此,還需三年五載方成。可惜時不待我,貧道已無這許多時日。

若是貧道在此處渡劫,實非上佳之地。往日觀山下有一股陰寒殺氣隱隱透出,恐此地有大凶險。若是渡劫成功,一切好說,若是失敗,一切休提。

若我尋它處渡劫,留小友一人在此獨自修煉,一者仙山高寒,出入不便,二者此處多有左道旁門之士來此窺探,恐一時不慎傷了小友性命。”

路雲生連日經陰煞道人講解,已明修道之艱辛,不複往日懵懂,心知道長走後,自己必定麵臨千般磨難,不定有性命之憂,然修道之途,必定如此,殺伐不斷,爭鬥不休。便是江湖之中亦是弱肉強食,實力為上,何況修道之中更甚江湖百倍,然這一切均需自身麵對。言道:“前輩數月以來對晚輩多有指點,已是大恩,晚輩心中甚是感激。今前輩渡劫為重,不敢再耽誤前輩進境,晚輩留在此間自修即可。”

陰煞道人見路雲生此言,知道這娃娃性格堅毅,心地實誠,看著路雲生恭身靜立,相處數月著實對自己脾性,心中一時躊躇,暗思:“先前已是答應此子助其早入道途,若是此諾不完,渡劫之時想必心境定會不平,受其幹擾。”

突然靈光一閃,陰煞道人已是定下心思,言道:“因小友領悟白陽圖解前一十二式,已明靜功秘訣,貧道有一法可解今日困境,即可完成貧道昔日之諾,又可使小友早日完成心願,築基修道。”見道長有解決之法,路雲生驚喜道:“不知前輩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