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步登天還是一步登空(2)(2 / 2)

第一, 改革推進了,但是有一點你注意到了沒有,這些改革都是皮兒上的,沒有觸及到藩鎮割據這個要命的話題。這王叔文他們當時一掌握政權之後,就有一些割據的藩鎮勢力跟他們套近乎,拉攏他們說,你看,你把我的地盤再擴大一點,我就支持你,我就力挺你。王叔文不吃這一套,差點把(藩鎮)派來的官員給殺了。但是這樣一來呢,這些藩鎮的將領一看,王叔文的(來頭)不對,他們就轉而去聯絡那些宦官,跟那些宦官勾結起來,共同地對付改革派。所以第一,他們沒有能夠真正從實質上觸及到藩鎮割據的勢力。王叔文他們也沒有辦法,隻能有時候派些使者去安撫安撫他們,沒有什麼具體的強力的舉措,這是第一條。

第二,你要知道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改革和革新的主要的對象是誰?一個是藩鎮,還有誰啊?宦官嘛,這很清楚啊。當時我們知道,宦官手裏是有軍權的,什麼軍隊?就是皇家的禁軍。你不把皇家禁軍的軍權拿到手裏頭,那皇上人都在他的控製之中。王叔文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倒是派人去想把這個軍權奪過來,人家不給,不給怎麼辦?王叔文也是奈何奈何,沒辦法,他們沒有強有力的措施能夠把軍權奪過來。因為什麼呢,軍隊都在人家手裏頭,都是人家的人。所以宦官這一塊,他搖不動,宦官的軍權也拿不走。

第三,還有一個很要命的地方,唐順宗是個什麼人啊,是個說不出話來,行動不便的一個半身不遂的人。所以他坐著皇帝(位置),全國人民跟著擔心。就有一個強烈的訴求,什麼訴求啊?想盡快地立一個太子。這太子立誰啊?就是當時的廣陵王李純,就是後來的英明神武的唐憲宗。可是你知道,這家夥很危險,為什麼呢,王叔文等人他們一塊兒擁立了李誦唐順宗,現在這個太子要立了的話,太子的心思肯定是跟他們不對付的,而且太子身邊也有另外一撥宦官,就是那幫掌握軍權的宦官,他們早就把自己的命運和這個太子拉到了一起。這樣一來就很麻煩,你知道為什麼嗎,本來王叔文等人進行的革新運動,他的目標是針對誰的?宦官、藩鎮、朋黨、種種的弊政,但是現在如果要立了這個李純為太子,矛盾就轉變成什麼了?轉變成你想不想立他為太子,你想立誰為太子,這直接就關係到說你想將來讓誰當皇帝的問題,這麻煩可就大了,這就變成個政治問題了。你知道柳宗元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嗎?柳宗元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六逆論》,它裏邊有一個很核心的觀點,是比較要命的,他說什麼呀?他說繼承大統其實沒有什麼貴賤之分的,高貴的人如果智能不夠,也不一定能繼承大統。低賤的人如果腦子聰明也不是不可以繼承大統。還有一條,就是嫡出的呢還是庶出的,也不應該受限製,對不對?你說你是嫡出的能繼承,你腦子不夠用,你也不能繼承皇帝的寶座。那我說我這庶出的,如果腦子聰明,就也可以繼承。我們現在已經無法考證這篇文章,是不是為了配合太子的擁立的問題寫的,但是他的立論本身,你說這個後來的唐憲宗看了能高興嗎?這就是輿論工作。所以說,王叔文等人當時就比較沉重,因為這問題就變得非常複雜了,問題就是李純最終還是被立為太子,這就是埋下了一個大地雷,你知道嗎,李純心裏很清楚,你們這幫人就不想讓我當太子。其實我們知道,唐憲宗後來是一個銳意改革的君主,他改革那些舉措,咱說白了,跟王叔文他們那改革舉措有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呢?一點都沒有。關鍵是誰掌握領導權的問題,特別是你想讓誰當皇帝的問題,這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畫外音:

唐憲宗李純是唐順宗李誦的長子,以“剛明果斷”著稱,是一個有為的君主。而當年,在自己能否被立為太子的問題上,“革新集團”的敵視與對立態度,深深刺痛了他。皇權之爭向來都是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這也是“革新集團”覆滅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革新集團”當政之後,本來是可以站穩腳跟的,但是集團內部一係列不健康的因素,卻使得他們迅速地走向分崩離析,走向覆滅。那麼這些不健康的因素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