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好萊塢的一些大腕人物如格芬和瓦塞曼以外,其他的一些人也有可能參加這場戰鬥,比如NBC的唐·奧梅耶,也就是這家網絡公司的西海岸高級管理人員。他可以說是迪斯尼的這位新總裁的對手,因為奧維茨現在已經是ABC的負責人。

1996年年初,有消息傳出來,說是ABC電視網絡一直想把一位極受重視的節目主持人佳米兒·麥克多默從競爭對手NBC那裏拉過來。麥克多默曾在一些轟動節目如《朋友》中扮演過極其重要的角色。按照《紐約郵報》和《紐約》雜誌的報道,麥克多默試圖從NBC的合同中擺脫出來,因此對該網絡的高級西岸經理奧梅耶進行性騷擾訴訟,如果成立的話,她就可以到ABC去工作了。在接受《時報》雜誌記者的采訪時,奧梅耶強調說,他對此性騷擾起訴完全不知情,因此認為這是迪斯尼的總裁邁克爾·奧維茨從中使壞,因為ABC的經理們說奧維茨在散布一些“謠言”和“毫無事實根據的流言蜚語”。他還用到目前為止對這位總裁公開使用的最為嚴重的措辭說:“邁克爾·奧維茨是基督的敵人,我隨時都對自己說過的這句話負責。”奧維茨還是決定不予理睬。麥克多默否認她曾以性騷擾的罪名起訴過奧梅耶。她最終被指定為ABC娛樂公司的總裁。’

五到十年之前,唐·奧梅耶,或者說別的任何人吧,誰敢如此放肆地扔出這種攻擊言論呢?可事實是,奧維茨不再是那麼使人害怕了。“奧維茨現在肯定是有更大的責任和負擔扛在肩上了,”國際創新藝術家管理公司的主席和執行總裁傑夫·伯格1996年3月說,“不過,他在代理業中卻擁有更精當的位置,因為惟一的玩家就是CAA和ICM。現在,這裏有邁克爾·艾斯納、傑夫雷·卡森伯格、大衛·格芬、塞姆納·瑞斯通、魯伯特·默多克、還有艾德加·布隆夫曼。從主要的擁有者和操作者的角度看,這是更大的一道風景。邁克爾不再是CAA的擁有人,而那曾給了他力量和威信。”

雖然,把作為一個整體的媒體都放進奧維茨的敵對者陣線裏是極其荒唐的,可是在當時,事情的確就是這個樣子。《時代》雜誌上的文章和其他一些文章都表明,雜誌的編輯們改變了他們以前對邁克爾·奧維茨的大吹大捧的姿態,他們現在在觀察,看奧維茨是否會犯下某種錯誤。他和艾斯納現在都是好萊塢最有影響的人物,倆人合並起來管理這個娛樂業帝國,這個事實本身就構成了好萊塢的戲劇當中最為壯觀的一幕,不時地量一量他們相互之間關係的溫度好像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迪娜·布郎現在是《紐約客》的編輯,她認為,媒體現在已經背離奧維茨了,因為MCA談判破裂後,他太快就接受了迪斯尼的工作,“迪斯尼的這一步邁得太快了,就好像是設的一個圈子一樣。邁克爾·奧維茨如果待價而沽,稍加把握,事情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樣了。可是這裏擁有的是一個非常具有虐待意味的文化,報界是欺軟怕硬,伺機殺人。”人們注意到奧維茨的威信已經下降了,1996年5月發表的《首映式消息》中,他已經從第二位一路降至第七位,邁克爾·艾斯納升至第一位。這家雜誌責怪說,奧維茨在CAA代理人的嘴裏留下了很差的味道(有可能是因為他撤回了自己的保證,不帶某些CAA代理人到MCA去),或者因為他在與MCA的商談中冒了太大的險——在迪斯尼隻為了更大的一個職位,寧可少拿錢。

對於他的壞形象,奧維茨好像隻是責怪對他個人的批評者,而不責怪媒體。他的意思是說,“有一小撮人,有點像黑手黨一樣,他們喜歡弄些搬弄是非的活兒。”

確切地說,公開與奧維茨作對的人並非很多。可是他們的人數並不重要,因為他們都是一些好萊塢最重要的人物,他們對記者所說的話突然間變得非常重要。媒體很急於采訪這批反奧維茨的人物,他們有一個感覺,知道好萊塢的這位最有影響的人物如果突然間栽一個跟頭,那將是極難錯過的一個好題材。這些鬧派係的人以前在哪怕非正式的場合也不說的一些話,現在都成了磨坊裏麵的穀子。他們公開的言論,雖然在一些具體的事情上說得很簡單,可其效果卻有更為致命的摧毀力,哪怕就因為人們以前從來都沒有聽到過在公開場合公開批評奧維茨。所有刺破奧維茨這隻氣球的辦法都嚐試過了,包括散布這樣一些說法,即他做的大部分公司交易,包括索尼公司和鬆下公司的那些交易,全部都弄得一蹋糊塗。當時,奧維茨選擇的辦法是不予理睬。可是後來,他經常說:“我的工作不是去管理那些公司。他們兩家公司(索尼和鬆下公司)都說,他們隻是想進入娛樂業而已。事情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就好像是我給索尼公司打了一個電話,說你們應該到娛樂圈裏來啊。實際上是他們給我打的電話,還說,我們想將軟件和硬件兼並起來。我該說什麼呢?難道應該說,別這麼幹,那是很荒唐的一件事。那不是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