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對此表示了極大關心的客戶,都是直接由奧維茨和龍尼·梅耶處理代理事務的人:如湯姆·漢克斯、羅伯特·德尼羅、丹尼·德維托、艾爾·帕奇諾、邁克爾·道格拉斯、肖恩·康納利和羅伯特·瑞福德。可是,由於轉交小組采取了緊急措施,CAA保留住了奧維茨和梅耶手上的大部分客戶。但在頭幾個星期裏,一些重要客戶的確都跳了槽,如芭芭拉·斯特拉桑德、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伍比·高爾德伯格、斯迪文·西格爾、溫洛納·萊德、麥當娜、切維·切斯、尼厄姆·尼森,還有本·斯迪勒。威莫公司抓到了史泰龍和伍比·高爾德伯德,他們說,奧維茨和梅耶一走,CAA重新組織起來至少將需要六個月的時間,這樣他們的事業就會懸在空中,無人料理。而這個說法的確有它的道理,事實也是如此。“毫無疑問,”威莫公司的總裁傑裏·卡茨曼說,“一些客戶與奧維茨有些個人關係,他是領導人嘛。你不必每天同他通話,但如果你有麻煩,他就能解決這個麻煩問題。”奧維茨走後,CAA將努力與男演員安鬆尼·霍普金斯、尼克·諾爾特和馬休斯·麥克康諾菲簽約。

使公司團結起來,這是另一個必須處理好的緊急問題。代理人都必須要覺得舒服和安全,他們必須感到他們仍然將有舒服的工作場所,哪怕是泊車的員工也必須覺得,CAA不會倒台。從大部分情況來看,員工們都能團結在一起。隻有一位電視代理人走了,而且是請他離開的。兩個月後,邁克爾·羅森費爾德,也就是另一位電視代理人,也去為迪斯尼公司工作了。幾個月後,包勃·謝德林格也離開公司去當製片人了,他原來是位電影代理人。

轉交小組需要一位代言人,大家都公推理查德·洛維特來幹此事。到時候,洛維特將被正式任命為總裁,實際上成了邁克爾·奧維茨的後繼者。選擇洛維特來繼任是很有道理的,他手上握有大量客戶,包括湯姆·漢克斯、休斯·格蘭特、邁克爾·道格拉斯(與大衛·奧康納共有),還有邁克爾·基頓,而且能說會道,也知道如何進行人事管理。

奧維茨與CAA之間的財務問題還得理出來。奧維茨對理查德·洛維特說:“除了三樣,其他的你們全都可以拿走。”

洛維特想猜出到底是哪三樣:“大樓、利奇頓斯坦的畫和沙皮諾的畫。”

“你猜對了。”

布萊恩·洛德拿起電話,打到了馬迪·利普頓的辦公室,也就是那位紐約有名的律師。他把奧維茨的決定告訴了他,然後解釋說:“我們這件事還真是有趣。我在服務業世界裏找不到一個對手,因此想找你幫忙。”利普頓開始起草奧維茨之後的CAA所有權大致安排方案(到時候,奧維茨會將其所有權銷售給大家,這種所有權會在許多管理人員和代理人之間均分,這與以前形成鮮明對照,不再是隻有幾位合夥人擁有這家代理公司)。

利普頓給轉交小組施加一些壓力,要求他們盡快確定領導人。洛維特被正式選為公司的新總裁,三位老手——裏克·尼奇塔、傑克·拉普克和李·加布勒——都被選為主席,交接小組剩下的八個成員皆為常務經理。

並非一切都那麼陰暗。小夥子們不僅在CAA占據了領導位置,而且現在還可以打起士氣來,最近這幾年的士氣一直都不太高。“CAA的人最終還是走出了奧維茨的陰影,”布萊恩諾德說,“因為他長期不在公司,做的一些事情也與普通員工做的事情隔得很遠。”

奧維茨要離開CAA到迪斯尼去的消息傳開後,好萊塢就開始感覺到一陣振動波了。“啊,我的天,”大衛·萊特曼說,“表演業就要完蛋了!”事實並不一定如此。可是許多年以來,好萊塢還一直沒有產生這麼大的公司變動情況。最近幾年,好萊塢的確發生過一些小小的動蕩:1984年,巴利·迪勒離開派拉蒙到20世紀福克斯公司;一年後,艾斯納和卡森伯格到了迪斯尼;1994年,弗蘭克·威爾斯在一次直升機事故中喪生。可是盡管這些事也都引起過不小的影響,但都沒有奧維茨的影響大。

奧維茨的離開引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權力又會回到製片廠去嗎?其他的代理公司,比如威莫公司或國際創新管理公司,現在會超過CAA公司嗎?沒有奧維茨和梅耶,CAA能渡過難關嗎?當然還有邁克爾·奧維茨為什麼會選擇換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