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歲 民國三年,公曆一九一四年。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氏即解散國民黨,國會遂不足法定人數,陷於消滅狀態。隨又郊天祀孔,議及冕旄,先生以袁氏反形已具,帝製自為之心,躍然如見,乃在東京集合同誌,組織中華革命黨,重立誓約,增訂新章。任命各省中華革命軍司令,命鄧鏗舉兵於廣東,範鴻仙、夏之騏舉義於江浙,均不克,範、夏死焉。然各地同誌此仆彼繼,再接再厲,討袁之成功,實基於此。
五十歲 民國四年,公曆一九一五年。
先生以袁氏帝製運動,日見鮮明,乃命居正赴山東,陳其美赴上海,朱執信赴廣東,於右任赴陝西,運動起兵,並發布宣言,聲討袁氏,遂有陳其美上海肇和兵艦戰役,以武器不支而退,此反對帝製之第一聲也。十二月十三日,袁氏稱帝,並改明年為洪憲元年,先生艱難締造之共和,從茲中斷。時前雲南都督蔡鍔解職在京,陰間反對,陽表讚同。旋設計脫身回滇,說服將軍唐繼堯以反對帝製,唐同意,遂通電各省,宣布獨立。
五十一歲 民國五年,公曆一九一六年。
滇省舉義,各省響應,袁氏迫於情勢,取消帝製。先生於五月初由日回滬,即發表宣言,主張規複約法。及袁歿,複重申前旨,並電令各省同誌停止軍事行動,維持地方秩序,政法問題,靜候與黎商決。時黎元洪依法繼任總統,徇先生之主張及軍務院之要求,恢複民元約法,召集國會,組織正式內閣,懲辦帝製罪魁,於是南方撤銷軍務院,各省亦取消獨立。八月間,黎迭電先生北上,共謀國事:先生以黎為帝孽包圍,不遜,惟勉其速解糾紛,及請釋放政治犯而已。
五十二歲 民國六年,公曆一九一七年。
先生仍在滬,完成民權初步。黎氏繼任後,與內閣總理段祺瑞積不相能;對德宣戰問題之起也,祺瑞又恐不能得誌於國會,陰召各省督軍之附己者人京,以威脅之。無何祺瑞免職,嗾使督軍團叛,倪嗣衝宣布獨立,各省響應。時海軍總長程璧光不直其所為,因率海軍抵滬,備國家之緩急,並向先生表示服從。及張勳入京複辟,團會解散之變繼作,黎氏被迫退位。先生命各省革命軍人出師討賊,東南各省,相繼並起。祺瑞亦督監馬廠,收複北京,迎副總統馮國璋入京,代理大總統職,己則複任內閣總理。先生迭電祺瑞,以擁護約法,誅鋤叛逆為言,卒不之省,遂於七月二十二日與程璧光及國會議員赴粵,宣言護法。國會議員開非常會議,議決組織軍政府,舉先生為大元帥。九月十日,先生宣誓就職;通電否認段政府,下令各路進攻。
五十三歲 民國七年,公曆一九一八年。
先生以護法號令西南,諸將雖不敢顯持異議,而首鼠兩端,不受約束者,比比皆是,尤以陸榮廷、莫榮新二人為甚,驕悍萬狀,遇事掣肘。先生以大局為重,屢優容之。莫更無忌憚,竟擅捕殺軍政府衛隊,先生乃於一月三日,命同安、豫章二艦,炮擊軍署,以示懲戒。莫知理屈,且恐滇、粵軍,起而踹其後,遂終不敢還擊,且前請罪,先生宥之。時一部分國會議員,倡議改組軍政府。莫榮新複遣人暗殺海軍總長程璧光於珠海對岸,先生憤議員之被紿,桂係之凶橫,乃於五月四日向非常國會辭職。七月,改組之軍政府成立,先生以彼雖號為軍政府,無異駢枝機關,乃於二十一日離粵赴滬,雖被舉為總裁,未嚐發表意見也。
五十四歲 民國八年,公曆一九一九年。
先生仍在滬。時南北進行議和,爭持數月,迄無結果。先生以雙方各挾私圖,拂逆民意,乃於八月七日正式向軍政府辭總裁職。命朱執信、廖仲愷、胡漢民等,創辦《建設雜誌》,努力建設之宣傳。是年,著孫文學說,創行易知難之學說,並完成實業計劃。十月十日,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五十五歲 民國九年,公曆一九二〇年。
先生仍在滬。是時桂係把持之軍政府,內部發生衝突,各總裁已多宣告脫離。五月,在粵國會議員開會,選舉溫宗堯等以遞補之,先生與唐繼堯、唐紹儀等通電反對,申言政務總裁,不足法定人數,廣州軍政府無效。八月,粵桂戰起,陳炯明奉先生命,率師回粵。莫榮新狼狽出走,岑春煊等亦於十月二十日,宣言解除職務,相率離粵。先生以莫等智窮勢絀,投降北方,因偕伍廷芳、唐紹儀及國會職員返粵,重開政務會議。
五十六歲 民國十年,公曆一九二一年。
一月六日,先生集唐紹儀、伍廷芳等發表宣言,希望南北繼續和平統一之議。四月七日,國會非常會議,議決中華民國政府織組大綱,選舉先生為大總統。五月五日就職,發表對國內外宣言,以地方自治、和平統一、開放門戶、發展實業,昭告中外。北方政府以合法政府在粵誕生,大起恐慌,嗾使陸榮廷、陳炳琨兵擾粵,先生以寇氣甚熾,命陳炯明、李烈鈞等,分三路進攻桂林,七月十五日桂難悉平。先生仍親率大軍北伐,駐節桂林,組織大本營。惟陳炯明已陰蓄叛誌。不肯接濟餉械,雖迭電摧促,置若罔聞。
五十七歲 民國十一年,公曆一九二二年。
先生以陳炯明把持後方,不與接濟。乃改道北伐,移大本營於韶關,後率師還粵,免陳炯明粵軍總司令暨省長各職,旋命辦理兩廣軍務。五月六日,誓師韶關,軍行順利,直抵贛州。對陳炯明與直係勾結日亟,即以所部葉舉等,還集廣州,謀應北方之約。先生因返省坐鎮。六月十六日,陳炯明叛亂竟作,圍攻總統府,先生冒險出行,登永豐艦,親率海軍戡亂,以待北伐軍之返師靖難。既而各軍敗退耗至,不得已,於八月十三日抵滬,發表宣言,布告粵變始末,表示統一意見。十月,北伐軍許崇智克複福州,先生任為東路討賊軍總司令,以規複廣東。
五十八歲 民國十二年,公曆一九二三年。
自陳炯明叛逆廣州,倒行逆施,人民不堪其苦,函請先生鏟除之者,已非一日。先生仍令閩軍許崇智等部進剿潮、汕,其他滇、桂、粵各軍,亦奮起進擊。一月,肇慶、三水、河口,相繼克複,譚啟秀、魏邦平等。在廣外響應。陳炯明遂敗走東江。二月,各軍將領,共迎先生返粵,複任大元帥職。無何,沈鴻英引北軍犯廣州,先生率各軍討平之。時東江陳炯明殘部,猶未肅清,北伐之舉,卒被牽製不克進展,先生乃命滇、桂軍進攻惠州。命譚延闓率師伐湘,不克而還。
五十九歲 民國十三年,公曆一九二四年。
一月二十日,召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廣州,通過黨綱章程,並發表宣言。四月十二日,發布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命蔣中正在黃埔創立軍官學校,於軍事外,灌注三民主義,加以政治訓練。以養成真正革命之黨軍,迄後軍事之成功,基於此焉。時曹錕既竊,先生曾首先聲討。八月,奉軍入關,亦討伐賄選,浙江繼之。先生至是遂決定北伐;出發韶關,命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職權,任譚延闓為北伐軍總司令。無何,浙江敗挫,直奉戰起,而馮玉祥、胡景翼等忽班師回京,顛覆曹、吳、馮、胡等,與段祺瑞、張作霖電請先生北上,解決時局。先生為謀中國統一與建設,遂允其請,由廣州出發赴滬,發表宣言,主張開國民會議,與廢除不平等條約。抵滬後,繞道日本而至天津。沿途勞頓,已感不適,及見段政府答複使團,有外崇國信之語。知北上目的,終不能達,太息久之,而夙疾複發矣。然仍力疾入京。
六十歲 民國十四年,公曆一九二五年。
先生抵京後,病日加劇。段政府對先生主張之國民會議,迄無進行誠意,且複召集善後會議,先生乃決黨員不加入其會議,而於國民會議,及裁兵統一辦法,仍日夜思籌,病益以劇,百藥罔效,遂於三月十二日逝世。留遺囑二通:一致同誌,於民國前途再三致意;一關於處置私產事。先生畢生盡瘁國事,所留僅衣服、書籍、居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