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子鉞率領的“白頭”艦隊竟然反常地花了三天時間才返回到“太極”行星附近的預定位置,而羅博率領的“羅博”特遣艦隊也姍姍抵達了“太極”行星與“太虛”恒星之間的空間。
但是大家關注的被“易”星操控的聯邦前第十三艦隊,卻在進入“太虛”日鞘後一直逡巡不前,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此時已是人類世界標準時間2920年10月5日一時許,超過環繞在“太極”行星周圍的大批商船已經正在分批離開。
“女媧補天”計劃已經順利達成第一階段的目標,接近一千萬人的“太極”行星市民被完好地疏散到一萬艘大型宇宙商船上。另外超過一千萬名沒有取得“太極”行星市民身份的遊客和來自新羅馬帝國與英仙星際聯邦的派駐人員,則被集中撤退到專門指派的五千艘商船上。
超過兩千萬人的星際大撤退在五十餘個地球小時內完成,其效率比今年四月份“亞特蘭蒂斯”行星毀滅時特雷莎?奎勒上將撤走一千萬居民時不相上下,不過奎勒上將當時的撤退相當匆促,隻來得及把人員救出,幾乎所有物質財產都在“亞特蘭蒂斯”行星的天崩地裂中化為烏有。
滿載人員的飛船組成一支又一支的龐大的編隊,噴吐出“太極”行星商船特有的紅色離子尾焰,航向宇宙深處。
此時,仍有超過三萬艘塗有太極八卦標誌的大型商船和其他輔助艦船,圍繞在“太極”行星周圍。數百萬計的空天飛機和特別建造的空天穿梭設備,正馬不停蹄地穿行於太空與大氣層之間,將形狀各異和體積不一的重要物資與設
“太極”行星十三艘專門建造的特大型輔助飛船之一,治安局長旗艦“李克農”號戰列艦的戰術指揮中心裏,身著太空戰鬥服的澤田,正緊張地環視著九幅巨大的立體成像,不斷地察看成像上大堆正在高速變換的數據。
這是比向太空疏散數十萬孕產婦還艱巨的任務,搬走位於伏羲山脈地下的超級計算機“指南車”。
“安德洛墨達”行星上英仙星際聯邦科學院的“上帝之腦”,“新拜占庭”行星上長城山脈之下的“尼伯龍根的指環”,並稱為“英仙旋臂人類世界的雙腦”,皆是超大規模的DNA計算機矩陣。
但不為世人所知的是,英仙旋臂星際還有一個計算能力與智能程度以及計算水平都超出前兩者的超大規模“反物質”計算機——“指南車”。
“指南車”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唯一自給計算機。所有計算機工作時都要依靠外界的能源支持,唯獨“指南車”在計算時卻能夠產生足夠維持自己運行的能量——這樣的描述並不科學。準切地講,在它第一次啟動前要注入足量的金屬氫,然後它便能循環利用這批金屬氫不當機地運行下去,直到壽命終結。
至於第一次注入金屬氫的量和壽命,乃至其工程原理和技術結構都屬於“太極”行星最高等級的機密。就連英仙星際聯邦安全委員會、元老院與羅馬人民 的安保部門也沒能獲得其詳細資料。
從一些公開發表的學術資料上分析,“指南車”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質與反物質的相互湮滅來進行計算,並吸收這個過程釋放的能量循環利用。這一點上與“阿庫別瑞”引擎相若。
但是眾所周知,“阿庫別瑞”引擎噴發的正氫與反氫湮滅後產生的巨大能量足以扭曲空間(導致空間扭曲的詳細原理仍然未明確,主流科學意見是暗物質與暗能量因為湮滅的巨大能量瞬間釋放而被“推開”。),因此“指南車”在如何回收巨大的能量和應對空間扭曲帶來的潮汐力方麵均是巨大的謎題,並且其作為計算機最為根本之處的如何運用正反物質湮滅進行計算的原理更是謎題中的謎題。
隨著太空中的“李克農”號傳來信號,沐浴在永恒的黃昏之下的伏羲山脈北端,一處現代化的基地地麵,一個底麵直徑長達一萬米的穹形裝甲蓋轟然打開,一座從未向公眾露出過真容哪怕是冰山一角的神秘巨大裝置緩緩升上來。
一片充滿震撼的驚歎聲當中,迎著“太虛”恒星斜射在“大聖金箍”生物圈之上的緋紅光芒,英仙旋臂人類世界最為強大最為神奇的超級計算機,在總共二百五十六台特製的空天穿梭機發出的電磁牽引和承托下,巍然現世。
兩個半徑有四百五十米的半球呈一黑一白組成其核心球體,由液態合金製成的這兩個半球緊緊地貼合在一起並且不斷地相互繞轉和相互轉換,每一次轉換都會在球麵呈現一個與原來顏色一樣的小球,就如同立體化的太極兩儀圖。更為奇妙的是,這個直徑長達九百米的巨球是被八個巨大的組件用強大的電磁力拱衛在空中。
八個巨大組件距離球麵均為九百米,分別位於以中央球體球心為中心的正六麵體的八個頂端上,組件均為九十九米邊長的立方體狀,隨著中心陰陽兩個球體的繞轉和轉換,組件朝外一麵會不斷地發出白色閃光,閃光形成的圖案恰好對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象。
隻有為數不多的人了解這個奇特結構的基本功能。中央的球體是反物質處理器與暗物質存儲器,而那八個不斷呈現卦象閃光的組件,則是這個計算機的輸入與輸出單元。
其空前的計算能力,在當初工程人員給十二市長和治安局長的報告原文裏可見一斑:“‘上帝之腦’和‘尼伯龍根的指環’都是人類文明千年以來製造的計算機總計算能力的千餘倍,‘指南車’則是它們兩部總和的千餘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