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坦梅茲聽他這麼說,終於露出了會意的笑容,說道:“中國人說得對,危機就是危險裏藏著機遇。”
謝林斯基並沒有講完,他繼續說道:
“上校,剛才我隻是從我們中央艦隊單方麵的角度考慮。從大局來看,實際上薑子鉞和他的‘鄭和’艦隊已經獲得了巨大成功,他們之前一係列的行為將極大彌補我軍在行星‘埃癸斯’的失敗,迫失已經獲得戰略優勢的聯邦軍難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迅速擴大戰果。對敵人縱深空間的遊擊,使聯邦政府與國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爭壓力,將迫使他們把剩餘的艦隊集中在國內防守。從而完全牽製住他們趁著我中央艦隊遭受重創的機會,向元老院與羅馬人民境內發起大反攻。”
“照你這麼說來,薑子鉞和‘鄭和’艦隊出擊英仙聯邦境內,不是為了幫我軍取得勝利,而是為我中央艦隊的失敗上保險?”
“長官,我不這樣認為。我的看法是,元老院和執政官的意圖是,如果我中央艦隊在‘埃癸斯’行星取得勝利,那麼加上薑子鉞的成功,就形成對聯邦壓倒性的全麵勝利;如果我中央艦隊失敗了,則薑子鉞的成功就能拖往取得勝利的敵人,避免我元老院與羅馬人民遭受的創傷進一步擴大。”
謝林斯基少校的臉上泛出惋惜的表情,頗為無奈地說道:“長官,請恕我不敬。如果我是總司令官巴登布羅克元帥,戰前一定把薑子鉞與‘鄭和’艦隊納入自己的戰鬥序列,然後與其保持高度緊密的聯係。讓薑子鉞在敵人後方佯攻牽製,我中央艦隊尋機發動決戰,那樣必然能夠確保大勝。這應該也是指派薑子鉞率領‘鄭和’艦隊出擊的執政官最想看到的理想結局。隻可惜啊……曆史沒有如果,現實也不容假設。”
聽了謝林斯基的假設和推測,施坦梅茲上校一臉驚愕,疑問道:“你怎麼知道是執政官閣下派遣薑子鉞出戰的?”
“邊境艦隊向來受執政官直接指揮。以‘鄭和’艦隊的規模和攻擊目標,必定是經過執政官汪澤仁閣下核準的。而且就邊境艦隊的司令官卡裏奧斯和參謀長德?祖巴蘭兩位‘圖上將軍’的膽識,不大可能敢直接發動這麼帶有政治爭議和充滿軍事冒險的戰鬥行動。九大元老也就執政官行伍出身,擁有其他人無可匹及的戰爭籌劃能力。”
謝林斯基對自己的推斷非常有信心,但他對毛艦隊的指揮官們卻不大有信心。他接著說道:
“接下來的戰鬥,最完美的結局是恩古瓦比?塞科上校同意協同‘鄭和’艦隊作戰。那樣我們整個毛艦隊剩餘的兩百艘戰列艦和三百艘巡洋艦都可以投入遠征行動,影響將更大。”謝林斯基說完卻又接著做出了否定,“塞科上校不會同意的,他現在隻想保全艦隊。”
施坦梅茲也十分肯定地說:“這倒是。不過,我可以發動更多的人加入我們反擊的行列。”
經過遊說,施坦梅茲讓塞科同意手下在回國與和‘鄭和’艦隊繼續並肩作戰之間自主選擇。結果在薑子鉞和艦隊準備出發之際,“毛?澤?東”分艦隊中九十五艘戰列艦和一百三十艘巡洋艦在阿道芬娜?施坦梅茲上校的帶領下加入了戰鬥序列。
人類標準時間2020年4月14日三時,新羅馬帝國中央艦隊“毛?澤?東”分艦隊和邊境艦隊“鄭和”艦隊順利開拔,離開恒星“柏拉圖”星域。一小部分艦隊向帝國邊境行星“伊謝爾倫”飛去。其餘的大艦隊和後勤補給艦隊則調轉航向,往英仙星際聯邦縱深空間挺進,它們的目標是英仙星際聯邦自由與民主旗下的沙漠行星“伊甸”。
激光雕刻的抓著棒束雙頭鷹的艦徽在恒星“亞當”和紅矮星“夏娃”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從而使得暗灰色的楔形戰艦顯得更加猙獰可怖。這些凶猛的帝國侵略者從虛空中殺出,改出超光速。
在“亞特蘭蒂斯”行星會戰結束後的第四天,新羅馬帝國“鄭和”艦隊攻擊了距“亞特蘭蒂”行星兩千多光年之外的“伊甸”行星。這個個行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為“伊甸”行星所在的“亞當-夏娃”雙星係統位於英仙旋臂靠近銀河係中心的內側,比“亞特蘭蒂斯”和“安德洛墨達”行星都更加接近銀河係中心。
換句話講,“鄭和”艦隊沒有直接奔襲處於英仙旋臂外側的星際行星“易”,而是回馬一槍進擊反方向的行星“伊甸”。而且“伊甸”居住環境極其惡劣,人口很少,資源匱乏,無論政治經濟還是交通文化,均無多大戰略意義。根本就缺乏被列為重點的戰略戰役目標條件。
但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的艦隊仍然在這裏大張旗鼓地發動進攻。戰艦分散開來,用它們在圍困行星“安德洛墨達”時的“騎士精神”對空間站和民船實施劫掠,逼走上麵的人員,然後無情地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