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節 生存與失敗(1 / 3)

人類標準時間2020年4月5日七時,麵目猙獰的“林彪”號超級戰列艦率領大批戰艦從虛空殺出,艦隊司令官李敬先中將準備進攻行星“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行星位於靠英仙旋臂離銀河中心較遠的外側,距“安德洛墨達”行星不到一千光年。如果說“米德嘉德”行星是一顆“水星”,那“亞特蘭蒂斯”行得則與其名字完全不符,是一顆炎熱的“土星”。

與英仙旋臂星中大多數行星圍著生命力旺盛的恒星運行有所不同,行星“亞特蘭蒂斯”環繞著一顆已經死亡的恒星——白矮星“柏拉圖”運行。大約二十億年前,比太陽還要大一半的恒星“柏拉圖”生命終結,膨脹成紅矮星,並在猛烈的爆炸中拋射出她的氣體外殼,殘留下一個致密暗弱的內核,逐漸演變成比一個地球稍小的白矮星。

但是恒星“柏拉圖”的死亡卻給予遠離她超過十個天文單位的岩石行星“亞特蘭蒂斯”帶來了生機。“柏拉圖”死亡時的大爆炸摧毀了靠近她的行星,但也加熱了周圍的空間,並把原來的適居帶向外推進了五倍距離,使生命的光輝籠罩在了原本冰冷的行星“亞特蘭蒂斯”之上。

暗淡下來的恒星“柏拉圖”所發出的光芒仍然能夠維持行星“亞特蘭蒂斯”上最低限度的光合作用,而其之前爆炸拋射的氣體外殼在其日鞘之內的殘餘也加熱了行星大氣。這兩個外部大因素的雙重作用下,行星“亞特蘭蒂斯”呈現出有別於其他旋臂內普通人居行星的特殊景象:

星球上的白天就如同地球上滿月時的晴朗夜晚,白矮星“柏拉圖”就如同一輪“明月”高懸中空,散發出皎潔柔和的光芒,天空中還時不時出現色彩斑斕的“極光”——主星大爆炸時拋射的氣體外殼的殘留物質撞擊大氣層產生的。同時仔細觀察,憑借肉眼也能看到隱隱約約的銀河。

不過能看到這種奇特美妙景象的日子並不是太多。行星運行在一條充滿高能高熱物質的軌道上,加上恒星死亡大爆炸產生引力劇變誘發其自身地核與地幔產生不穩定,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劇烈,所以行星表麵和大氣層的溫度被加熱得很高,地麵上的水分大部分被蒸發,並進一步導致強烈的對流。因此,這個沒有大海的行星上,大部分地區經常籠罩在風雨交加、煙霧彌漫、洪水四溢、熔岩橫流的地獄景象當中。

然而,人類將其稱為“亞特蘭蒂斯”卻非因它嚴苛的環境,而是它很好的詮釋了“地獄裏的天堂”這一古老的傳說。星球的南北極冠地區出奇的平靜,無論是地質還是大氣都很少有大的變動,因而雖然氣候寒冷,但卻適宜人類居住。

北極冠地區被稱為“歐羅巴”,男南極冠地區則叫做“拉丁”。表麵上看,行星“亞特蘭蒂斯”對整個人類世界似乎無足輕重,人口、經濟、資源都不能對英仙星際聯邦造成什麼影響。但行星的靜止軌道上有一個令所有新羅馬帝國軍人都會垂涎的目標——英仙星際聯邦乃至整個英仙旋臂最大的星際飛船製造廠,“波塞冬”聯合船廠。

“波塞冬”聯合船廠如同一個巨大的指環,套在行星“歐羅巴”赤道上方。它不單單是一個建行星際飛船的工廠,還是一個龐大而完整的工業體係。利用“柏拉圖”恒星係統裏空間物質和附近小行星上豐富的物質,它進行冶煉、製造、組裝,將宇宙塵埃變成一艘艘巨大、精密、複雜的星際飛船。

這個由英仙星際聯邦資產管理委員會控股,金銅鑼實業集團經營的聯合船廠,關係著聯邦國運。它是聯邦目前唯一能夠獨立建造國防軍最新型的“神話”超級戰列艦和人類世界最龐大的“公民”級星際客輪的船廠。一旦它被摧毀,可預期的三到五年內,聯邦將喪失四成的造船能力。

同時,“亞特蘭蒂斯”行星上有一個軍事基地“蘇格拉底”,儲備有巨量的金屬氫,用以支援聯合船廠的眾多建造工程。

也正因為如此至關重要,船廠本身也被設計和建造成武器平台。負責“波塞冬”聯合船廠建造的總工程師駱明輝博士,秉承著名的星際戰爭理論家與實踐家克勞斯?李斯特的另一個重理論——有限機動的行星防禦。把船廠設計成可以分解成上萬個具有機動性和攻擊能力的模塊。這些模塊雖沒有配備“阿庫別瑞”引擎,不能進行超光速飛行,可仍然能像戰艦一樣有效地進行機動和發射密集火力。隻要運用得當,它們就可以成為一支威力驚人的“艦隊”!

不過,這種設計也會給行星帶來相當的“副作用”。“波塞冬”的質量過於巨大,一旦它進行分解,並且改變軌道位置,會對行星“亞特蘭蒂斯”乃至整個“柏拉圖”恒星係對的引力場造一定的影響。好在目前“柏拉圖”恒星和它的行星係統正處於曆史上最穩定的時期,受到“波塞冬”分解和組合活動導致的引力波動影響不甚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