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節 悲劇序曲(1 / 2)

人類曆史紀元跨入公無2919年,隨著大批戰俘被雙方釋放和雙方軍隊都做出內斂的行動,英仙旋臂世界總算又恢複了和平局麵。

在這個和平時期,英仙星際聯邦順利地交接了政權,華裔公民,參議院監督委員會前主席宋庭榮,在五月份正式接替了理查德?米爾豪斯,出任聯邦第七十二屆總統。

宋庭榮是年五十三歲,是聯邦曆史上第三十八位華人總統。但支撐他贏得大選的卻並非人數眾多的廣大普通華人階層,甚至大多數華人中產階級都不喜歡他。相反,幫助他入主總統府的主要還是人數上並不多的華人精英階級,還有眾多勢力強大的軍工和工商大企業。

但無論他代表著哪些階級出任總統,宋庭榮短期之內並沒能改變米爾豪斯遺留下來的政策。

聯邦國防軍在去年年底第二次“易”星域會戰中元氣大傷,至今仍然未能恢複。而在此役中基本上算是坐山觀虎鬥的帝國軍卻沒有什麼損失,因此,聯邦軍星際艦隊的力量一下子從優勢地位跌落到了落後的地步。而且星際行星“易”也因此落到帝國軍手中,被其牢牢把握。

加之聯邦安全委員會探明,新羅馬帝國方麵已經在對“易”行星采取一種全新的係統性探測計劃。所以宋庭榮和他的執政團隊得出一致意見,認為當務之急就是奪回星際行星“易”。

已經連續第四任擔任聯邦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戴雨農,向新總統和他的新內閣成員,彙報新近從帝國方麵獲得的情報。

“根據歸國回來的羅博中校的報告,他在‘海格力斯’號被擊毀後墜落‘易’行星地麵後,身受重傷,被送到了一個充滿了生機的地方。而我們的情報人員,則獲知了帝國方麵三位科學家,烏爾夫?伯恩斯坦、陳維茵和米婭?弗羅貝爾,在給元老院提交的報告當中,說到‘易’行星的‘奇異物質’層裏存在一個神奇的,具有大量生命的適合人類居住的世界,他們還認為這個世界不太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在伯恩斯坦的建議下,帝國方麵已經展開了一個新的探測計劃。從我們派往‘易’星域的無人偵察船獲得的情報分析,他們對星際行星‘易’采取了新的探測方式。不再直接登陸行星表麵,而是部署了一係列的衛星,似乎準備控製‘易’行星的神秘力量進行溝通。”

“在他們的科學家看來,整個‘易’行星是由一種具有高度智慧和強大力量的生物控製著的。從過去我軍遭遇到‘易’行星一係列的打擊來看,這種推測是解釋得通的。因此,帝國方麵已經轉變了對‘易’行星的策略,元老院已經不再將他們對‘易’行星的動作視為科考行動,而是上升到戰略和外交層麵上。”

戴雨農最後的話,卻引來了新任國防部長萊昂納多?希金斯上將的嘲笑。他以一種十分輕蔑的口吻反問道:“上升到戰略和外交層麵上?難不成他們想與‘易’星的怪物建立外交關係,達成聯盟,反過來對付我們?”

“這種可能性並不能被排除。”戴雨農嚴肅地說,“在第二次‘易’星域會戰之後,我就已經責令旗下戰略情報局,組建一個代號為‘齊隆’的小組,專門研究‘易’行星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以及背後可能存在的心理和思維。新近的研究結論表明,‘易’行星在過去表現出來的行為完全具有一個文明社會的特征。”

“戴公能否說得更詳細一些?”總統宋庭榮問道。

戴雨農點點頭,用蒼老的腔調繼續說道:“當我們人類——雖然是新羅馬帝國的科學家,發現並首次登陸‘易’行星時,它並沒有作出任何的反應。可是當我們與帝國軍進行了武力爭奪後,這顆行星就開始做出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它讓我們的科考隊和國防軍十三艦隊失蹤。後來發生的戰鬥已經證明,十三艦隊被俘虜,完全淪為它的工具。”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第一支科考隊在登陸後,計劃用金屬氫炸彈在行星表麵進行大規模爆破,意圖突破那層‘奇異物質’。‘齊隆’小組認為,這個行為讓‘易’行星感到嚴重的威脅,所以采取了行動,將科考隊和起護衛作用的十三艦隊俘虜。”

“第二次‘易’星域會戰之後,星際行星‘易’的行為心理就表現得更為明顯和突出了。我們的第二支科考隊登陸後,遭遇行星上的生物。遺憾的是,我們的軍隊總喜歡先敵開火,從而引發了‘易’星生物的圍攻,並進而導至星際戰艦直接轟擊行星表麵。這些危險的動作最終引發了‘易’行星的瘋狂報複,它利用俘虜的十三艦隊把我們的艦隊主力引誘到它的射程內,然後從容地將我們的艦隊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