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難道總統米爾豪斯閣下真的想就此主動挑起全麵戰爭?”
\t“不僅僅是他希望這樣,國會那幫大佬也想這樣。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要將整個聯邦置於危險境地。”埃裏克·馮·布隆伯格搖頭歎氣,“我現在想起了你父親當年對我說過的話,他說我們不過是任人擺布的小棋子,是政治寡頭們的馬前卒。當時我還不太明白,現在我總算理解了。國家在繁榮之時,人民在安定之中,卻有一大堆人想發動戰爭。可惜的是,我們都是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隻有勇往直前。”
\t羅博對布隆伯格的歎息並沒有什麼共鳴,倒是充滿期待地問:“長官,您也希望我加入這場進攻嗎?”
\t布隆伯格看了看羅博,說:“現在發起進攻是不理智的。你如果不願意的話,我可以馬上調你回安德洛墨達行星,並替你找個閑差。”
\t“不,長官。這絕不是我想要的。即使犧牲了,也要倒在前進的路上。”羅博堅定地回應。
\t“好。”布隆伯格站了起來,在失重的太空中,借助電磁靴的作用,輕盈地走到羅博麵前。撕下羅博原來的兩粗一細加一星的少校肩章,拿出兩個一個五星加三根粗堅杆的中校箭形肩章,幫他貼上去。
\t然後布隆伯格用鄭重的口氣說:“羅博,你現在是國防軍中校了。調任戰列艦‘海格力斯’號艦長,兼任第四艦隊第三分隊副司令官。”
\t羅博正立敬禮,高聲叫道:“謝謝,長官。”
\t“作戰計劃明天正式發布,你先去熟悉你的戰艦和控製團隊。”布隆伯格微笑著說,“你沒有經過戰列艦長培訓,就直接上崗,有點風險。所以你自己要認真自學一下教材,對你的控製團隊要更加信任。”
\t“是,長官。”
\t“那你可以走了。”
\t“再見,長官。”羅博說完又敬了軍禮,然後準備離開。
\t“羅博中校。”布隆伯格突然叫住他,滿懷期望地囑咐道:“好好幹,記住你父親的話:好將軍就是好兵。”
\t“明白,長官。”羅博有些激動地回答。
\t“海格力斯”(Heracles,也譯赫拉克勒斯)號,有著與舊式戰列艦和“名將”級新型戰列艦相差極大的外觀,屬於遵循典型的“克勞斯·李斯特火力規範”的“英雄”級。
\t所謂“克勞斯·李斯特火力規範”即由二十六世紀中葉英仙聯邦探險家兼艦隊指揮官,克勞斯·李斯特提出的星際戰艦火力配置與外形標準。李斯特經過充分的論證和實踐,認為早期的星際戰艦像古老的地球海戰中的戰艦隊那樣,把火力都集中在側舷是不夠科學的。因為在太空中的機動是真正的立體全方位的,與過去海軍時代的平麵運動有著本質不同。
\t在這種立體的全方位機動作戰的條件下,應對各個方向上的目標,隻有球形戰艦可以做到的火力配置均衡。但是考慮到實戰中敵軍往往隻是集中在一個方向上,球形戰艦的大部分火力就無法發揮作用,均衡配置的結果隻能是火力優勢的喪失。
\t因此,星際戰艦作為一種進攻性的武器,必須發揮自身有效的機動性,促使火力盡可能地集中。於是,他提出了楔形戰艦的技術規範。星際戰艦外觀被設計成前小後大,所有火力布設在艦身上,形成階梯配置。如此一來所有武器便可以全部向前射擊。這便是當時極富革命性質的“克勞斯·李斯特火力規範”。新羅馬帝國軍至今仍然嚴格遵循著這一規範,沒有絲毫的改動。
\t隨著根據這一技術規範建造的新式戰艦大批服役,星際戰艦的對戰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縱列進行側舷對轟的戰術迅速退出戰爭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眼花繚亂的“錐形陣”、“傘形陣”、“漏鬥陣”、“線形陣”等陣形對決。但所有陣形萬變不離其宗,都遵循一個共同的原則,以艦首對敵,保持所有火力都能齊射。
\t這樣即可以集中最大限度的火力攻擊敵人,又可以讓脆弱的尾部推進係統免受打擊。不過,英仙星際聯邦的工程師很快發現,楔子形戰艦固然有諸多好處,但其外形卻還是嚴重壓縮了戰艦內部的有效空間。於是,他們改進了李斯特的技術標準,將戰艦設計成圓柱形或者長方體形。
\t艦身上的武器不再像楔子形戰艦那樣成階梯狀配置,而是被按照等角螺線(即對數螺線)的分布特點安置在艦艦上,使前後的武器均相互錯開,雖處於同一平麵上,卻在向前向後射擊時都不會相互阻擋。這種配置方式的最大優點是戰艦不用調頭,即可向後方發起齊射,相比典形規範更具靈活性。但其缺點也相當明顯,武器配置不像楔子形戰艦那麼隨意和密集。
\t改進的規範雖然大大增加了戰艦的有效容積,增大了戰艦的物資裝載量,從而加大了持久能力,但是武器的配置方式卻使武器數量被迫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