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廣闊寂寥的太空,新羅馬帝國軍楔子形的驅護艦“汨羅江”號,正沿著一條封閉的軌跡以三分之一光速巡航。
\t其尾部推動飛船前進的兩個離子推進器正噴發出淡藍色的離子束,在太空中留下兩道豔麗的尾跡。
\t在她的身後,約十個天文單位的距離上,一顆名為“太虛”(英文標注Taixu)的恒星正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輝,不斷地向宇宙虛空和她唯一的行星“太極”(英文標注Taiji)發出光和熱。
\t“汨羅江”號的艦橋上,五名控製人員和他們的艦長薑子鉞中尉顯得相當輕鬆。他們已經處在巡邏任務的最後階段。出航以來一直風平浪靜,很快就可以圓滿完成任務,返回邊境艦隊基地了。
\t現時的形勢是新羅馬帝國與英仙星際聯邦處於戰爭邊緣。雖然全麵戰爭並沒有暴發,但處於兩國所謂的“一三五線”邊境地帶附近的“太虛”星域,還是危機四伏。英仙聯邦國防軍經常派出小股艦隊飛越危險的“一三五線”,對帝國境內發起滲透與襲擾。
\t對於這些普通的官兵而言,完成任務回到各自家中才是最大的心願。
\t艦員們不禁歡快地聊起天來,討論回去後怎麼消遣到來的兩個月休假。
\t“引力探測係統發現敵艦!”預警軍士突然發出尖叫,“十七度方向,負八度仰角,六秒距離!驅護艦級別,數量……五艘……十三艘!”
\t震驚的口氣使他的話聽起來有點口吃。
\t隨著他的報告,投射在艦橋空間裏的巨幅三維立體成像也迅速顯示並標注出敵艦的位置。十三個綠色的艦形圖標出現在成像的遠端,它們彼此的距離分得比較開。這些綠色艦形圖標代表著的六秒前他們的位置。因為引力探測係統是被動探測空間萬有引力的變化,而引力波的速度正好是光速。
\t敵艦在一百五十萬千米外改出超光速,產生的引力波自然散布開來,泄漏其行蹤。但是引力波傳到“汨羅江”號上時已經過了六秒,這時敵艦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所以,計算機根據發現敵艦時的初始狀態按照一係列的算法,估計出敵艦的下一步行動方向和狀態,在全息圖像上以藍色艦形圖標標出。
\t隨著綠色艦形圖標位置的逐步變化,其前方的藍色艦形圖標也相應移動。標注在它們上麵的數據也不斷跳動。
\t在這個星際戰爭時代裏,超過三十萬千米的距離通常無法實時監測目標的狀態。就像這一次,綠色艦形圖標顯示的六秒鍾前目標的具體位置,藍色艦形圖標卻隻是代表了已經過了六秒鍾的現在最有可能出現的位置。
\t當然,隨之時間的流逝,六秒鍾會縮短為五秒鍾、四秒鍾……直到一秒鍾,綠色艦形圖標和藍色艦形圖標最終會重合,變成紅色艦形圖標——即表示目標已經處於三十萬千米內,接近於實時監測狀態。
\t“鎮靜,確認是敵艦嗎?”薑子鉞故作鎮定地問道。
\t其實,他這純粹是多舉一問。如果是帝國軍自己的艦隊,會在改出超光速時發射一個特殊的電磁波信號,以供敵我識別。“汨羅江”號接收到引力波動的同時也會接收到敵我識別信號。
\t而且這批飛船也不可能是英仙星際聯邦的民船,民船隻能在劃定的航線上航行。一兩艘民船可能會偶然偏離航線,但多達十三艘的民船顯然沒什麼機會一起偏離航向。
\t“沒有識別信號。它們正在集結!”預警軍士情緒還是無法鎮靜。
\t立體成像上分開的綠色艦形圖標正在聚攏,藍色艦形圖標相應地已經聚在一起了。
\t敵人的出現過於突然,距離太近,剩下的短短數秒鍾內,隻來得及給“汨羅江”號調轉船頭改變航向,根本沒有時間加速並進入超光速狀態。
\t“準備戰鬥!”端坐在艦長席上、軀幹上壓著安全杆的薑子鉞迅速下達命令,“減速,十分之一光速,打開首部裝甲罩,解除所有武器保險。連續拍發明碼電報:大魚上鉤了。”
\t對於艦長前麵的命令,大家都很清楚,但後麵那句拍發電報卻讓所有人特別是通信軍士摸不著頭腦。
\t看到手下不能理解自己的意圖,行動有些遲緩,薑子鉞隻好強調道:“照我的命令做就行了。”
\t時間已經過了四秒,但此時敵我雙方的距離仍在一百五十萬千米上。敵人艦隊的集結和布陣花費了一定的時間。
\t“汨羅江”號艦尾的離子推進器降低推進功率,粗壯的離子束立即淡化,細小如絲。艦身各處的可轉向氫氧噴氣口接連起動,向前噴氣,使戰艦減速。
\t同一時間裏,裝甲炮門紛紛打開,露出了各種定向能武器和動能武器的發射窗口。尤其是艦首向後推開的裝甲罩裏,兼具戰艦超光速的主引擎與主炮的“阿庫別瑞大炮”露出了兩個閃著寒光的炮口。
\t帶領艦隊的侵入帝國境內的是英仙星際聯邦國防軍的菲力浦·塞繆爾中校。中校此次任務主要是試探帝國軍在“太虛”星域的反應能力。
\t由於“太虛”恒星係統中的“太極”行星對於兩國都擁有特殊的政治與經濟意義,所以聯邦有意在這裏製造一些事端,以便進一步探明帝國的戰爭底線。這隻是塞繆爾中校從上級那裏得到的行動簡報公開說明的。
\t他並不知道,國防軍艦隊甚至總統、聯邦安全委員會卻是把這一次任務當作未來對“太極”行星采取更多大膽行動的前奏。
\t帝國與聯邦無論是在科技水平、軍事力量、國家綜合實力上幾乎都不相上下。聯邦雖然對比帝國占有微弱的優勢,但仍不足以擊敗對方而一統英仙星際世界。聯邦一直在尋找傳說中能掌握宇宙的“安特內斯特”,借此以贏得對帝國的全麵優勢。
\t“太極”行星,便與“安特內斯特”有關。有情報表明,一位掌握著“安特內斯特”秘密的人就藏匿在此行星上。聯邦有意奪取“太極”行星,以便可以找到那位掌握著“安特內斯特”秘密的神秘人物。
\t此次行動就是對“太極”行星做一次武力試探,驗證帝國的反應。
\t塞繆爾中校並沒有料到改出超光速後就遇上對方的軍艦。當引力探測係統表明一百五十萬千米外有一艘帝國驅護艦時,塞繆爾立即命令艦隊集結,並排成漏鬥陣形。
\t出於超光速航行的安全考慮,艦隊並沒有一起進行超光速航行,而是分開進入超光速。當它們在目的地改出超光速時,彼此之間都有近萬千米的距離。
\t命令剛下達,第二副司令兼任“塔拉瓦”號艦長的羅博上尉的全息影像便出現在了旗艦“阿利·伯克”號的艦橋裏。
\t“長官,敵人隻有一艘驅護艦,我建議無須布陣,立即對敵人發起攻擊。”羅博信心十足地向司令官報告。
\t“羅上尉,我明白你的心情。但謹慎是不會錯的。”同樣滿懷信心的塞繆爾間接地否決了手下的建議。
\t“長官,我們應該爭取時間盡快發起攻擊。”羅博對保守的司令頗為不滿。
\t聯邦軍占有絕對的優勢,這時應該全速撲過去,將薄弱的對手撕碎,而不是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甚意義的集結編隊上。
\t“上尉,請執行命令。”塞繆爾不耐煩地說道。在他眼中,好的手下不是每到臨戰狀態時就喋喋不休地來教長官怎麼打仗,而應忠實地執行長官的每一道命令。
\t看到長官的態度,羅博也就不再堅持下去,隻好機械地應道:“是,長官。”然後結束通信。
\t很快,他也發現自己的行為也無甚意義。就在他向司令官提出建議時,艦隊的編隊也基本完成。
\t以旗艦“阿利·伯克”號為中心頂點,其他各艦分布到旗艦前方一個錐角約一百二十度的圓錐側麵上,形成一個罩向前方敵艦的漏鬥狀陣形。
\t這是麵對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的對手相當有效的陣形。不過這個漏鬥陣並不夠嚴密,戰艦之間的距離都在一千千米以上,使陣形看起來相當鬆散。而且所有戰艦隻做直線運動,而不是像通常戰鬥時,各自沿著一條曲率隨機變化的螺旋曲線前進。
\t時間迅速流逝,從發現敵艦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二秒鍾。雙方距離已經縮短到六十萬千米。
\t全息影像上的敵艦隊在完成集結編隊後,便直接向自己衝過來,艦與艦之間距離比較大,又沒有作螺旋前進機動。無論是綠色艦形圖標,還是藍色艦形圖標,通是沿著一條條直線前進。看得出對方相當輕敵。
\t“瞄準敵人艦陣的核心,準備開火!”薑子鉞不失時機地下達命令,“所有推進器做好準備,準備隨時加速。繼續拍發明碼電報。”
\t在手下的高效動作下,“汨羅江”號艦身上的各個氫氧火箭推進器協調運作,使戰艦迅速對準襲來敵艦隊的核心艦隻,即漏鬥陣形頂端的那一艘戰艦。無論是帝國還是聯邦,都習慣性地用旗般作為艦隊陣形的基準,以便於指揮和改變陣形。
\t換作通常情況,“汨羅江”號這個動作隻能是一種預備瞄準,並不等同於開火時的精確瞄準。不僅雙方之間的距離過大,相對速度也很大。在超越所謂的一光秒,即三十萬千米的距離上,基本上無法對敵進行精確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