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人,好久不見了!”羅雲意笑著請任澤賢在一旁坐了下來,“聽說,你去了江北之地,可有什麼收獲?”
“江北比不得京城繁華富庶,更沒有京城百姓的好福氣,他們的日子倒是不太好過!”說起江北之行,任澤賢臉上閃過憂慮。
“哦?我記得江北之地多平原,百姓多以小麥、粟為主,而且耕地麵積並不少,司農司也有司農官每年將此地情況上報,上麵並沒有多說什麼。”羅雲意皺了一下眉頭說道。
“王妃說的沒錯,江北之地多平原,耕地也不少,但王妃你這位戶部尚書不知道的是,這些耕地大多不屬於百姓,而屬於當地的貴族以及富商豪紳之流,百姓大多是租用他們的土地,每年交租之後溫飽都是問題。雖然你們戶部重新頒發了新的田產令,讓一部分貴族和豪紳手裏的土地收歸朝廷,但實際百姓手裏的農田還是極少的。”任澤賢常年在民間行走,他看到過的百姓真實情況比羅雲意知道的要多得多。
“朝廷不是鼓勵百姓開荒種地嗎!既然江北多平原,荒地肯定也不少,百姓隻要開荒,再加上戶部的高產種子,想來他們的日子也不會太難過的。”羅雲意有些想不通地看著任澤賢問道。
“開荒哪有那麼容易,百姓開墾一畝荒田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倒是寧願去租富戶家的好田耕種,百姓們所求不多,隻望一日三餐溫飽,有衣蔽體,有屋可居即可!”任澤賢輕歎一口氣說道。
“行動力不強可能是目標的吸引力不夠大,開荒種地是好事,現在大禹朝良田太少、荒地太多,而且良田大多掌握在有錢有勢的人手裏,這並不是什麼好現象,既然皇上和朝廷已經給了百姓開荒的權利,那麼百姓們就不該浪費掉,即便他們主動性不強,作為這項政策的執行者,也應該想辦法讓他們積極行動起來。”羅雲意思考了一下說道。
“那依照王妃所說,朝廷應該用什麼辦法才能讓百姓們開荒種地的積極性提高起來呢?”任澤賢一臉求教地問道。
“荒地易田法!”這是羅雲意根據大禹朝百姓的現狀以及他們的心態想出來的對應方法。
“敢問王妃,何為荒地易田法?”任澤賢忙問道。
“所謂荒地易田法,就是有良田的百姓一戶可用一畝好田換十畝荒地,而無良田的百姓,比如流民,則可用十畝荒地換一畝好田,荒地三年無需繳納糧稅,戶部還會以合作租賃的形勢將高產種子送到他們手裏,並且司農司的司農官會教會他們如何將荒地變成良田。”羅雲意對任澤賢笑了一下說道。
“和誰換?”任澤賢又問道。
“自然是和朝廷換,大禹朝各縣鎮可開墾官田,無論是百姓用荒地換的良田,還是用良田換的荒地,到了官府衙門那裏便是官田,由戶部統一管理,這樣一來,隻要百姓願意開墾荒地,無論耕地最後是在百姓手裏還是在官府手裏,耕地麵積都會不斷增大,這才是荒地易田的最終目的。”羅雲意笑著將自己的想法全都對任澤賢說道。
“羅大人這個想法聽起來十分地大膽,隻是你不擔心百姓會無休止的開荒,並且不願意拿來換田嗎?畢竟如果荒地能夠變成良田,沒人願意拿十畝換一畝的,這樣一來百姓手裏的耕田就會急速增加,會不會——”任澤賢有些激動又有些擔憂,他也不明白自己激動和擔憂的具體理由又是什麼,似乎百姓手裏耕田多是一件好事,但又覺得好事過了頭可能會變成壞事。
“任大人不必擔心這些問題,戶部田產司關於荒地開墾會重新提出法令的,而且耕田麵積增加之後其應繳納的糧稅以及其他賦稅也會相應增加,現在百姓種田雖能增加收入,但也要思慮再三,另外,對於荒地開墾的畝數和年限,戶部到時候也會做出相應的限製。”畢竟羅雲意打算要奏請皇帝實行的這項荒地易田法針對的不止是普通百姓,還有那些“居心叵測”想要屯田的權貴和財閥階級,她是想要擴大整個大禹朝的耕地麵積,但前提是這些耕地要掌握在國家政府部門和百姓的手裏。
“王妃思慮如此周全,這是大禹朝百姓之福,江北百姓的日子看來有盼頭了!”任澤賢很是感概地說道,世間有多少偉岸男兒竟不如眼前這一奇女子,“對了,王妃這項荒地易田法何時能夠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