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屋助右衛門擊斃德山五兵衛,櫻井佐吉殺死宿屋七左衛門,加藤孫六擊取山路將監。由於這些年輕武士的奮戰,柴田軍大潰敗,並一路向西敗走。秀吉軍乘勢急追,由山地戰轉為平地戰,柴田勝政血濺田野而死,佐久間玄蕃則被活捉。柴田全軍潰敗,勝家逃回北座本城。
但北莊城內僅有2000餘殘兵把守,城外卻有秀吉軍4萬,將城四周包圍得水泄不通。勝家在城閣內點亮燈火,與重臣們把酒交談之後,從容進入內室切腹自盡,真不愧是名門武士出身。一聽到柴田勝家大敗的消息,神戶信孝離開自己住的岐阜城,到木曾川邊的一間古寺切腹自盡,時年26歲。
一統天下
本來傾向勝家的伊勢國瀧川一益也已投降;廣島的毛利一族,不得不承認秀吉勢不可擋,保持著靜默;九州島的大友義統也派使向秀吉敬致賀辭;越後的上杉景勝派使者簽訂同盟。信長死後僅僅一年左右的時間,羽柴秀吉就平定了天下。已經沒有可與羽柴秀吉相抗衡的人物。
但是,仍有一潛藏著的英雄,默默地注意著秀吉如何征戰取勝,那就是德川家康。秀吉很想知道家康究竟在想什麼,有些什麼打算。當然,家康或許也在小心地揣測,秀吉對自己有什麼看法。
不久,家康派使者呈上親筆書信給秀吉,祝賀大敗勝家,天下太平。秀吉當然非常高興。戰爭已結束,和平終於來臨了!日本全土子民,同聲慶祝四海升平!這一年,秀吉48歲。秀吉已經成為稱霸四方,無人敢反抗的人物,能順自己的理想施政了,而秀吉的性格是地位越高,越重視自己的責任。如今既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人,秀吉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確保日本的和平。
於是秀吉下令全國實行“刀狩”。 所謂“刀狩”,就是征收民間的所有武器,然後全部熔鑄成鐵釘、螺釘夾等,用於京都新建的大佛殿上。當時的日本,不僅武士,就連和尚或者老百姓家中也都有刀、弓箭、火槍、槍、薙刀等武器。其實這也難怪,因為天下大亂,隨時都可能有戰事發生,大家為了自衛,都備有武器;可是反過來說,如果連老百姓都有武器的話,難免動不動就動刀動槍,這就難怪戰亂頻仍了。秀吉所以斷然實行“刀狩”,就是期望獲得真正的和平。
秀吉又推行“城割”,也就是把多餘的城一一拆除。因為他認為日本好不容易統一了,以前作為戰爭根據地的城仍然很多的話,諸侯容易背叛。廢止關哨、開發交通、發展商業等,秀吉腳踏實地的施行這些良政,可說是前所未見的大政治家。
修建大阪城
戰後,秀吉的頭腦中又浮現出了一個大計劃——修建大阪城。當時,文化的中心是城。高聳入雲的天主閣是文化的象征。就像夏夜裏無數的飛蛾喜歡到燈火周圍,蟻群趨往甜蜜的食物,新的城一建好,人民就懷抱著美麗的希望,群集於城的周圍謀生,那麼新時代的新文化必定隨著產生。
秀吉想建造一個空前未有的的城,是由於企盼實現文化建設的理想。戰爭是破壞,破壞之後就必須建設。大阪真是非常適合作為建設之地,它一麵臨海,境內的澱川直通皇宮所在地京都,並與港口為鄰和外地貿易。左有美麗古都奈良,右有山陰及山陽兩道。連接四國與九州島海陸通道的大平原的中心地——大阪,不但適合建設新文化,而且便於號令天下。
既然選好了地點,秀吉決定立刻開始建造,預計一年完成。下定決心,就要排除萬難,貫徹到底,決不拖延,這是秀吉的成功之處,也是他偉大的地方。秀吉的構想很大。前田玄以遵從他的囑咐,盡量做大規模的設計,但是秀吉看過設計圖後仍然嫌小,秀吉認為天下已經平定,緊接著的是積極建設和拓展對外貿易,因此,必須把大阪建設成日本空前未有的大城。
秀吉最討厭的是那種“蕭規曹隨”式的英雄。在統一日本全土之後,他的眼光立即轉向海外。他認為日本想要富有,不僅要輸入海外的文化,自身也必須有不亞於外國文化的偉大成就,城就是其中之一。要有能讓外人讚歎的宏大美觀的建築,才能讓日本與其他強國有同等地位,做平等交易。從這個觀點看起來,設計成的大阪城,在秀吉眼中仍嫌太小。
興築大阪城的工事開始了。工人6萬,木材由各地砍伐後,經由海陸路運來;城牆用的巨石是由四國及中部地方以數百艘船運來。工事奉行是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及淺野長政。築城的同時,大阪市區也開始建設。
一天,秀吉來工地視察工事。昔日的荒野不見了,沼澤填滿,山丘鏟平,濠溝縱橫挖鑿,市區道路拓寬,商店林立。遙望港口,隻見無數帆船,繁忙出入,運輸木材及石材。視力所及的陸地上,東至大和川,北及澱川,西到橫堀川,南止大濠溝的工地,有辛勤工作著的數萬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