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這三板斧就是,首先要影片爆炸場麵多,雖然不少影評人覺得煩,但觀眾覺得錢花得值。而且韋斯特的爆炸跟其他人的爆炸不一樣,以前炸汽車,現在炸飛機。次次都會給人驚喜。從《機械戰警》到《珍珠港1941》係列,漢克斯.韋斯特的爆炸場麵次次都能讓觀眾感到全新的震撼。
接下來就是畫麵美,沒錯,廣角大場景是用得多。但也看著心曠神怡不是?漢克斯.韋斯特非常喜歡“magic hour”鏡頭,即專注於拍攝日出和黃昏的鏡頭,這樣會讓畫麵非常美麗,在《珍珠港1941》、《勇闖》係列中都能夠看到。(但這種鏡頭也常“賣拷貝”濫用,一部電影裏,主人公恨不得隔三差五就在夕陽下晃幾圈。)《機械戰警2》裏高速公路上翻車、爆炸,視角跟著輪胎轉,這些都是其他電影裏很少見到的。要知道,觀眾可不像影評人那樣一年看幾十部電影,所以漢克斯.韋斯特展示給他們的,總是新鮮刺激的。
最後就是題材巧,漢克斯.韋斯特選擇的電影題材,都是高度概念化的。高度概念化是米國影視業尤其是彩萊塢的一個術語,用來指代那些非常規類型的背景設定。比如前不久他的工作室操盤的新米劇《最後的戰艦》,就是一部高度概念化的作品,故事講述全藍星人類遭遇病毒幾乎死光了,一艘去冰天雪地執行任務的軍艦意外躲過這場災難,成為拯救人類的最後希望。回過頭來看他的作品,在選材上多多少少都有些過人之處,利用越獄犯去攻破監獄(《勇闖迷魂島》);躲過重重追殺,男主角才發現自己是生化人(《出逃生化基地》);宇宙飛船用核彈去炸飛小行星,(《末世天劫》)。高度概念化作品光是憑借故事梗概就能吸引人。電影沒上映呢,已經先聲奪人了。
有這三板斧,討觀眾喜歡那還不容易?他的作品市場喜歡、又能幫老板賺錢,這樣的好導演,那可是寶貝啊,要知道他可不是像暴君阿伯特.斯文森燒錢的大腕兒導演,他除了是個能賺錢的導演,更是一名優秀的省錢專家,資本家青睞的靠譜製片人。他總是能在有限的預算內,賺更多的錢。直接看數字吧,他的其處女作《機械戰警》製作成本1900萬米刀。同年跟《機械戰警》票房不相上下的幾部電影,《聖女貞德》製作成本7200萬米刀,《一打猿猴》製作成本2900萬米刀,《穿越封鎖線》製作成本6000萬米刀。這換了誰是投資人,都會常年把漢克斯.韋斯特當大爺供著啊。他省錢能省到什麼程度呢,譬如《機械戰警2》的一小部分鏡頭被曝光取材於他2007年執導的《出逃生化基地》,甚至他把他在2001年執導的《珍珠港1941》的畫麵進行“回收利用”到《末世天劫》當中........
這樣的導演正是李薇所需要的,她直接就給福克斯影業的老總米切爾.福克斯,說導演啊,就是那個漢克斯.韋斯特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