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秦和生端方整潔,性情謙和,經常一襲白色西裝,高大俊逸,風度翩翩。遇有對外公關活動,無論是到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拜會張治中,還是登門拜訪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盛彤笙總是帶著秦和生參加。蘭州解放前夕,為阻止馬步芳軍隊在國立獸醫學院駐紮,他更是和盛彤笙一起遊說西北軍政長官公署的幾個副長官董其武、宋希濂等人,通過側麵迂回的工作,終於使馬家軍放棄了駐軍的打算,學校得以逃過了一劫。秦和生平時喜好京劇,據他本人說,當年在山東上中學時曾加入過山東省的民眾劇場學戲劇,和江青是同學,還在一起唱過京劇。結果這件事在“文革”中觸了大黴頭,說他散布汙蔑無產階級司令部的言論,多次受到批鬥和審查。老一輩獸醫學家胡祥璧與他是中央大學35級的同班同學,他回憶說:“秦和生性情豪放,最愛唱京劇,一有空就和同學們在宿舍拉唱起來,他其實唱得並不怎麼樣,但悠然自得,樂在其中。”
秦和生是國內獸醫外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任過中國獸醫外科學術研究會理事,甘肅省獸醫外科學術研究會理事長。由於長期在獸醫門診第一線工作,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大牲畜的外科手術和馬屬動物的蹄鐵學有很深的研究。與他在外科教研室共事多年的原甘肅農業大學教授丁正華回憶說:
“1982年,成都軍區後勤部獸醫室研究出橡膠馬掌,用以替代鐵馬掌。傳統的馬掌都是鐵做的,它的弊端在於比較重,夜裏行軍聲音大,釘掌時如不小心,還會將馬腿釘瘸。他們研製出橡膠馬掌後,3名研究人員專程來到黃羊鎮,請秦先生作鑒定,因為秦先生是國內的權威專家。他們先作了全麵的彙報,然後在家畜病院開始作示範性表演,免費給馬、騾粘橡膠掌,粘得很結實,各種型號的都有,幾個人在學校待了好幾個月,觀察效果,得到秦先生的認可後才離開學校。”
秦和生外科理論功底深厚,一生勤於著述。“文革”前,農業部委托他主持全國獸醫外科教材編寫工作會議,並擔任主編,參加會議的有東北農學院、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解放軍獸醫大學的專家教授。為了編寫好這全國第一部統編教材,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常常是一吃完晚飯,提上一壺水,在教研室一寫就是一個通宵。他於事認真,一絲不苟。由於外科書籍很多操作需要繪圖說明,而一本書中甚至有上百幅插圖,都是他在硫酸紙上用繪圖筆細細地描繪出來的,一幅插圖,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功夫。他著有《獸醫外科學總論》《獸醫外科學各論》《家畜矯形外科學》《獸醫外科學總論簡明教材》《馬騾胃腸病》等著作,譯有英文《大動物手術學》《豬病研究進展》以及俄文《馬的四肢病》《家畜外科手術學》等書,並自編有《家畜普通病學》《獸醫外科學實習指導》《簡明獸醫眼科學教程》等教材,在國內外發表科研論文43篇、譯文8篇,為我國獸醫外科學術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秦和生去世後,家中遺有他大量的書稿和學習筆記,通篇字跡工整,沒有一點潦草和塗改。其教材手稿,書寫的文字和繪製的圖片,都秀麗端莊,使人看起來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作為獸醫外科學的開拓者,秦和生開展了這一領域的多項研究,在牛傳染性角膜炎的中藥治療、母豬閹割、馬匹實驗性胃切開術、家畜電針麻醉、針灸治療家畜四肢病等的研究等方麵,取得突出成果,顯示了很深的學術造詣。圓園世紀50年代,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的抓喜秀龍草原發生大麵積的羊眼疾,學校派出秦和生前去診治。他經過臨床診斷,發現患病羊隻眼睛發紅流淚,結膜水腫,有的羊隻角膜有黃白色潰瘍,嚴重的甚至眼球萎縮、失明。秦和生確認為羊患的是傳染性眼角膜炎,經用藥後很快控製了疾患,最後成功地治愈了眼疾。由於傳染性的外科疾病在國內極少發生,他將這一治療過程作了全麵分析整理,在全國性的畜牧獸醫雜誌上發表了《羊的傳染性眼角膜炎治療》一文,為國內同行提供了新的借鑒。“文革”後期,他與外科教研室的青年教師,開展了“家畜電針麻醉穴位特異性的研究”。針灸在家畜疾病診療中應用廣泛,曆史悠久,但電針麻醉卻是新生事物,他們通過切皮測痛試驗,找到特殊性的穴位,減輕家畜在大型手術過程中的疼痛,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這項研究在生產中得到廣泛運用,獲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獎。他還開展了野生動物的麻醉和麻醉劑的研究,為野生動物的馴養作出了貢獻。
2000年,秦和生在蘭州病逝,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