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秋季,我從騰格裏沙漠邊緣的芳草綠洲上,來到江南水鄉讀大學,從此與蘇州西園寺結下了良好的因緣。記得9月中旬的某一天,老師帶我們新生遊蘇州園林,順便來到西園寺參訪,對我感觸良多。從此以後,我就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常來西園寺聞思佛法。
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有幸認識了明開大和尚。他老人家和藹可親,給我的印象非常好,盡管耳朵不好,但還是拿來小紙片,與我交談了近一個小時。在以後的四年裏,我雖然常來西園寺,也經常遇見明開大和尚,但再也沒有交談過,所以對他老人家了解的並不多,認為隻不過是一個耳聾的法師而已。
1996年,我工作的單位要進行改革,當時流行一個閃亮的口號,叫“減員增效”。正是在這個“減員增效”的因緣促使下,使我對明開大和尚有了新的認識。當時的當家師是普仁法師,他一方麵安排我在戒幢佛學研究所教書,另一方麵,讓我搜集整理兩年前圓寂的明開大和尚的檔案材料。通過閱讀大量的檔案材料,把我嚇了一大跳,原來看上去平凡的明開大和尚的背後,深藏著蘇州佛教,乃至中國漢傳佛教向現代社會轉型的曆史軌跡。作為西園寺委托南京大學培養的曆史學博士,使我油然產生了一種曆史感和責任感,我有義務把走過蘇州佛教轉型期的當代高僧明開大和尚的曆史功績,告訴後人,並配合普仁法師“以史為鑒”的治寺方略,完成了《明開法師:生平與著述》這本小冊子,成為他主編的“戒幢律寺文史叢書”的一本,光前裕後,提升西園寺的軟實力,並在甘肅人民出版社領導的關懷下,得以正式出版,使更多的人能夠與明開大和尚對話、交流。
在此,對直接關心本書出版的普仁法師,李樹軍、連淩雲同誌,在南京大學指導我提升學問的家師崔之清教授,在大學期間鼓勵我研究佛教學的班主任朱友華教授和姚海教授,在揚州大學晉升我為副教授職稱的郭榮教授和周新國教授,在日常生活中勉勵我上進的蘭州大學劉永明博士、江蘇省政府的郝偉博士、蘇州市文化局的繆智同誌、蘇州大學的朱維老師,以及協理家務的內子顧誌浩同誌,表示衷心的感謝。
李尚全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