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1980年到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讀書,後由組織上統一安排到西園寺依明開大和尚剃度出家,1983年畢業又被分配到西園寺親近明老,前後十餘年。明老於1994年圓寂,距今已十五年,回顧起來曆曆在目。他老人家的持戒精嚴、堅強意誌、做事認真、低調處事和寬廣胸懷,對我的影響和啟發,可以說盡未來際,終身難忘。明老一生持戒精嚴,行持嚴謹,即使在非常艱難的時期依然嚴格要求自己,在主持省、市佛協期間特別注重僧人的道風建設。從相關資料以及親近明老的過程中得知,明老在“文革”期間舍身護寺,使得西園寺800餘尊佛像和六萬多冊古版經書得以保存,即便處於非常危險的時期,耳朵被打得鮮血直流,他那堅強意誌自始至終都沒有動搖過。明老做事認真,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主持蘇州市佛協工作,80年代宗教政策落實時又兼任江蘇省佛協會長二屆十年;當時蘇州有二百多所寺院,為了便於管理和給後人保留資料,明老對這些寺院都進行實地考察和登記,現在蘇州市佛協檔案室可以查到他當年親筆記錄的資料。由此可見明老對待工作認真,在任期間,在各種會議中都特別強調道風和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僧人道德和威儀的養成。今天的蘇州佛教事業欣欣向榮,離不開明老為我們奠定的基礎,因此我經常回憶起在明老身的點滴記憶,他的一言一行始終印在我的腦海裏,音容時常浮現在我眼前,他一生行事低調,雖然社會各界給予他的讚美很多,但他不論是在寺內還是外出,從不講究排場,非常珍惜自己的福報,處事嚴謹,讓人感動和佩服!
西園寺培養的人才之一李尚全博士發心整理明老生平資料,作為“戒幢律寺文史叢書”第一冊推出,內容分二部分,一者生平,二者著述。生平部分記述了明老坎坷的幼年、勤奮的青年、堅韌的中年以及奉獻的晚年,從生活和工作等各個層麵展現了明老不平凡的人生經曆;著述部分主要是收集了明老的《蘇州佛教誌稿》,通過《蘇州佛教誌稿》,我們可以了解到近代蘇州佛教的發展軌跡,這部分資料非常珍貴,很有價值,填補了近現代蘇州佛教史的空白。實際上這本書是作為一本資料出版的,對於明老的思想研究將會逐步展開。大家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明老原來是一個普普通通、不能再普通的貧寒子弟,由於意誌堅強、做事認真、低調處事、思想獨特,從童真出家到晚年,甚至到最後圓寂前的一刹那,他的堅定信念都沒有動搖過,他對於佛教的奉獻,正如古人所講的“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交給龍天”,一切以佛教為重,始終都是把佛教的發展作為第一考慮,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生低調處事,時刻以佛教的戒律要求自己,把佛教的精神融合到日常生活中,正是這種平實的精神,令我們讚歎不已。
整理明老資料並成書出版,目的是希望西園寺全體僧眾和參與西園寺發展的各界人士都能夠了解到明老一生為佛教事業鞠躬盡瘁的精神,尤其是把個人的學修和工作都能融合到佛教和眾生中去,真正做到自覺覺他。我們應該以明老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強化道風建設,加快人才培養進程,做一個新時代有思想、能吃苦耐勞、敢於承擔、勇於奉獻的僧人,為契合時代,弘揚佛教,為人類心靈的升華和淨化而勇猛精進,以報答明老的恩德。是為序。
普仁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