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不合常理的DNA化驗報告(3 / 3)

在細胞內,DNA能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體,整組染色體則統稱為染色體組。對於人類而言,正常的人體細胞中含有46條染色體。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之前會先在分裂間期完成複製,細胞分裂間期又可劃分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DNA合成後期。對於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體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而對於原核生物,如細菌而言,則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的擬核內。染色體上的染色質蛋白,如組織蛋白,能夠將DNA進行組織並壓縮,以幫助DNA與其他蛋白質進行交互作用,進而調節基因的轉錄。

DNA是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可被甲基綠染成綠色。DNA對紫外線(260nm)有吸收作用,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對DNA進行含量測定。當核酸變性時,吸光度升高,稱為增色效應;當變性核酸重新複性時,吸光度又會恢複到原來的水平。較高溫度、有機溶劑、酸堿試劑、尿素、酰胺等都可以引起DNA分子變性,即DNA雙鏈堿基間的氫鍵斷裂,雙螺旋結構解開—也稱為DNA的解螺旋。DNA是由許多脫氧核苷酸按一定堿基順序彼此用3’,5’-磷酸二酯鍵相連構成的長鏈。大多數DNA含有兩條這樣的長鏈,也有的DNA為單鏈,如大腸杆菌噬菌體φX174、G4、M13等。DNA有環形DNA和鏈狀DNA之分。在某些類型的DNA中,5-甲基胞嘧啶可在一定限度內取代胞嘧啶,其中小麥胚DNA的5-甲基胞嘧啶特別豐富。在某些噬菌體中,5-羥甲基胞嘧啶取代了胞嘧啶。40年代後期,查伽夫(E.Chargaff)發現不同物種DNA的堿基組成不同,但其中的腺嘌呤數等於其胸腺嘧啶數(A=T),鳥嘌呤數等於胞嘧啶數(G=C),因而嘌呤數之和等於嘧啶數之和,一般用幾個層次描繪DNA的結構。

是指構成核酸的四種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糖核苷酸(核苷酸),通過3',5'-磷酸二酯鍵彼此連接起來的線形多聚體,以及其基本單位-脫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每一種脫氧核糖核苷酸由三個部分所組成: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五碳糖(脫氧核糖)+一分子磷酸根。核酸的含氮堿基又可分為四類:腺嘌呤(adenine,縮寫為A),胸腺嘧啶(thymine,縮寫為T),胞嘧啶(cytosine,縮寫為C)和鳥嘌呤(guanine,縮寫為G)。DNA的四種含氮堿基組成具有物種特異性。即四種含氮堿基的比例在同物種不同個體間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物種間則有差異。DNA的四種含氮堿基比例具有奇特的規律性,每一種生物體DNA中 A=T ,C=G 查伽夫規則(即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書歸正傳,說了這麼多,是時候分析一下現在我們得出的化驗報告了,這個男人的DNA當中竟然沒有五碳糖,而且各種苷酸也很不穩定,大部分都嚴重超標了,簡直是超出我們的想象如果又是半人半鬼的話那麼在我的世界裏麵就有了兩個半人半鬼了,我把之前遇到鍾詩芮的事情告訴段法醫之後,她突然就提出要和我一起去湖北的橙色墓穴,我說這樣也好,本來以為一個人過去的,現在你如果和我一起去的話,我就有個人陪了。

“恩,這次行動必須要我幫助你,由於化驗的事情還是我比較在行了。”

“好吧,我打算明天就出發啦!”

“沒問題,既然這樣就讓助手留在這裏好了,我們兩個去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