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大成天宣末年,皇帝鄭賢帝積勞成疾,沉屙難治,於初冬臘月十三駕崩,終年不到知命之年,舉國哀痛。

鄭賢帝在位一十八載,勵精圖治。他死後,不滿一歲的太子在以其生母——當時的明貴人、如今的太後,為首的一眾黨群擁立為帝,改國號正治。而其母則尊為“孝德皇太後”,與幾位元老忠臣共同輔佐小皇帝。

正治十八年初秋。

在成國南方邊陲小鎮外,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野,荒野中有一條彎曲蜿蜒的小道通向這個小鎮。此時,從遠處走來一人,步伐緩慢,邊走邊停,看樣子很是疲累。待走近,才發現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隻見他身著灰色布袍,頭戴灰色方巾帽,而一雙布鞋多處破損;衣裳雖是齊整,卻也無一處潔淨;頭發更是從頭巾中分散出來,亂糟糟遮住了大部分麵孔。總之,在講究穿戴整潔的成國人們眼中,這無異於一個小乞丐。

這少年氣喘籲籲走至小鎮大門,抬起髒兮兮的衣袖摸了下臉,撥開遮住額頭的亂發,露出一雙清水般的眼睛,她看著鎮門橫碑上的“通海鎮”三字,咧開嘴笑起來:“終於到了!”說著,摸出隨身攜帶的布包,從中取出一個皮囊袋,大口地喝了一口。

他滿足地喟歎一聲,又取出一塊布巾,沾濕了,仔細地擦著手臉和身上的泥土;連著頭發也梳理了,在頭頂綰一個髻,重新紮好了頭巾。

一切整理完畢再看,竟是一個眉目異常清秀的少年。

“好了,現在可以進去了。”少年自語道。

通海鎮,名副其實是通向南海的。

南海的另一邊是個叫做夏國的小國家,一直和成國進行著海上貿易,互通有無已近百年時間,兩國關係也算是和平相處。但通海鎮卻因地處偏僻,鎮外都是荒野,道路不通,倒是沒有成為兩國互相貿易一個接界處。

這個也是陸承吉選擇通海鎮的原因。

通海鎮鎮子不大,人也不多,幾乎都是一個“楊”姓,民風淳樸,大部分是祖祖輩輩都定居於此的常住居民,但基本衣食住行所需卻是不缺。街道兩旁小商鋪售賣的供吃喝玩樂的也是不少,但此處往來過客很少,客棧隻有一家,名曰“無風客棧”。

說起這客棧名字,由於南海海風尤其大,給這小鎮帶來過好幾次的災害,客棧老板因命為“無風”,以圖吉利。陸承吉來時在鎮上停留了一夜,住的便是這無風客棧。

此時已是申時,陸承吉急急走進客棧,進門便喊了一聲:“楊掌櫃!”

剛說完,一個矮個子老人就迎了出來,待看到他,先是停頓一會,然後立刻笑道:“是阿吉啊,怎麼現在才回來,這海風起來,我還擔心呢。”說完便上下打量起他來,叨叨道:“可是受苦了啊,臉也黑了,瞧著一身……”

陸承吉任他打量,笑嘻嘻不說話。

“喜子,快去準備熱水去!”那楊掌櫃朝一邊擦桌子的小二喊道。

“快點上樓上客房休息下,你來時住的房間一直空著的。熱水一會給送過去,待會飯菜也給你送上去。肯定累壞了。”

“好的,多謝!不過飯菜不用送,我待會下樓來吃。勞煩您了!”陸承吉隻笑著道謝,便匆忙上樓去了。

她一進房間就朝床走去,卻不是睡覺,伸手進席底摸了一下,確認三天前自己放在這邊的東西還在,方鬆了口氣。

不一會,熱水就送來了,陸承吉撐著要癱掉的身體好好洗了澡,換了包袱裏的新衣,便上床呼呼大睡起來,他已經兩天沒好好睡一覺了。

酉時,陸承吉睜開了眼睛,起初的身體疲勞緩解不少。他起身走至窗前,彎曲食指放入口中,對著外麵茫茫夜色,吹出一聲短促而清亮的哨聲來,之後便靜靜地立於原地,豎著耳朵似在專心聆聽某種回音。

果真,隻片刻,他就聽到“撲棱撲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