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街道——從千住經宇都宮到日光,共156公裏,共設21站。

從日本橋起,這些道路的兩旁每隔一裏就種上檜樹,作為旅客辨識方向的標誌。道路兩旁還種有許多鬆樹或和杉樹,炎夏遮陽,寒冬防雪,為行人提供方便。現在東海道、日光、箱根的鬆樹,就是那個時候種植的。

這期間,井伊直政去世了,家康每次召集家臣商議事情都若有所失,十分懷念直政。井伊直政、酒井忠次、神原康政、本多忠勝四人從三河時代就追隨家康,被人們稱為德川的“四大天王”,而如今,四大天王已去了一半,這當然使家康有無限的感慨。

這一天,家康找來了秀忠、正信和忠勝等重要家臣,說出了一個讓眾人吃驚的決定:“今天要你們來,是想和各位商量我要辭去將軍職務的事。”由於事出突然,大家都愣住了。家康聲音洪亮,看起來活力十足,大家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辭去職務。

而家康顯然已經下定了決心:“也難怪你們會驚訝,我還有那麼多工作要做,怎麼會忽然辭職。正因為我想盡量多做點事,所以現在把將軍職務讓給秀忠。我並不是退休,隻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大家放心好了。”

做了這麼多的事,家康的聲望如日中天,可他畢竟已經年邁了,人們的讚揚讓家康更加肯定自己推動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他希望用剩餘的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也希望兒子能早日繼承衣缽。

秀忠聽了忙謙遜地說道:“我才27歲,怎麼能勝任將軍職?”

家康打斷他的話,說:“別擔心,我這是為德川家族著想,有事的話我會在背後支持你的。”

家康要盡早使秀忠習慣將軍的身份,也隻有真正成為將軍,才能更好地學習施政經驗,明白怎樣才能把德川家的威望繼續發揚光大。

至於人選問題,家康向來說一不二,所以也就沒有人提出異議。雖然秀康是更為年長的兒子,但他早年畢竟是豐臣秀吉的義子,按照當時習慣,須讓位給秀忠。慶長十年(1605年)四月十六日,27歲的秀忠成了內大臣。

雖然征夷大將軍的頭銜是個很高的榮譽,可是辭職後的家康,精神反而顯得特別好,在他看來,真正的工作從現在才開始。秀忠於次年4月在京都順利完成就任將軍職的儀式。家康抽空去拜訪秀吉的妻子北政所,當時的北政所已過著尼庵生活,被稱為“高台院夫人”。

高台院夫人熱情接待了家康,客套一番之後,家康說出了來意:“秀忠現在擔任將軍了,很希望能宴請秀賴公一次。但大阪城裏有關我的風言風語相當多,不知能不能請夫人代為邀請。”高台院夫人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而且還勸說家康不要太在意別人的閑言閑語,要為國家的安寧考慮,凡事和平漸進。

家康回答說:“我也是這麼打算的,可是萬一有人反抗我,那又另當別論。近年來觀察外國的情勢,發現國家如果不能統一,會受外人輕視的。”高台院夫人還想繼續勸說,被家康不耐煩地打斷了。

這次秀賴如果肯來,就表示他的身份低於秀忠,家康想要借此向全國諸侯誇耀德川家的威望。而且從親緣關係上講,秀忠可說是秀賴的姨丈,所以秀賴來訪也說得過去。但是澱君聽了高台院夫人的話卻悲憤交集,堅決不同意,她說:“身為太合之子,怎能拜訪秀忠之輩?秀賴的身份在他之上,這要求太無禮了!如果他們堅持,我就殺了秀賴然後自殺。”此外,澱君周圍的大野治長等家臣的反應也相當激烈。如此一來,戰事將起的謠言又紛紛四散開來。

形勢突然變得緊張起來,家康冷靜地考慮良久,終於決定凡事以忍耐為上,因而未采取任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