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家康還特意到鐮倉(位於今神奈川縣)鶴岡八幡宮參拜,當然更沒有忘記到埋葬賴朝的白旗宮去,在那兒,家康久久佇立在自己敬仰的賴朝像前,最後拍著賴朝像的肩膀,高聲說:“真正取得天下的,隻有賴朝公和我!”

“關八州古戰錄”中記載了當時家康的豪言壯語,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康當時的英雄氣魄:

能徒手取天下者,唯汝與我而已。但你出身王族,乃義家公之後,而我,以一匹夫而能取得天下,此乃我勝你之處。這且不談,你我乃神交至友。

離開了白旗宮,家康龐大的遷徙隊伍繼續東行,8月1日就浩浩蕩蕩地穿過了武藏野大草原,抵達了他們新的家園。

天正十八年(1590年)的八月一日這一天,是東京都最有意義的日子。這個名為城堡的地方已經荒廢了很久,裏麵好幾處都在漏水。家康看到疏疏落落的漁家也不禁有點泄氣了。他站在海邊觀望了好一會兒,甚至對自己的決定有些動搖,不過總算又鼓起勇氣,下定決心要把這裏重建。家康任命神原康政擔任總奉行(總執行官),親自和懂得土木的伊奈忠次和板倉勝重商討重建工作。

秀吉托孤

1598年,家康已經57歲了。年號也由天正改成了文祿,又由文祿改成了慶長。在這期間,家康為了開發江戶傾注了很大的心力,他甚至完成了填海造陸的壯舉,把挖掘櫻田門(位於今東京千代田區)外壕的土拿來填海,做成了日比穀(位於今東京千代田區)的市區。

新城的建設漸漸上了軌道,家康很高興,給家臣們論功行賞,還留在小田原的親眷也都被接了過來,原先荒涼的城市頓時增加了許多生機和活力。不過人口一增加,對飲水的需要自然日益迫切,家康又派懂得土木工程的大久保忠行負責引水工程,務必盡快解決大家的飲水問題。忠行四處察看,終於在井頭(位於今武藏野市)找到了水質最為理想的水源,就決定在此引水。首先,他沿著高田馬場(位於今新宿區)到文京區的江戶川公園築堤,再用木製水槽把水引到城中各地區。全江戶地區共需要60多公裏的水槽。忠行還設計開鑿了4000個水井,把水引來貯存其中,作為飲水及消防之用。工程總共耗時21年。這就是被稱為“神田上水”的工程。

後來,家康又命玉川村的玉川莊右衛門、清右衛門兄弟,在新宿禦苑的四穀大木戶挖掘一條長達50公裏的水道,以便另從多摩川的羽村引水,就是所謂的“玉川上水”。這對兄弟態度認真,受到了大家的讚賞,據說當經費用完時,他們就變賣家產支持下去,最後終於順利完成了工程,一度被傳為佳話。

建設江戶的計劃有些部分進行得並不順利,隻能算是勉強合格而已。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分散了精力,剛到江戶不久,家康就派兵去討伐殘留在關八州的浪人;文祿元年(1592年),家康又隨秀吉到肥前的名護屋參加了征伐朝鮮的戰爭。

隨著時代的發展,秀吉很早就有從事海外貿易的計劃,並且和當時中國的台灣及西班牙的呂宋島(今菲律賓)取得聯係。

當時,有些九州島地區土著,在安南、泰國、朝鮮、中國等國的沿海地區半海盜半貿易地活躍著,他們被稱為倭寇或八幡船。為了將來和中國正式貿易做打算,秀吉很希望能以朝鮮作為據點,於是秀吉便要求朝鮮入貢臣服,不料竟被拒絕,秀吉一怒之下派兵攻打朝鮮,於是就有了史上著名的“文祿·慶長之役”。

這一次戰爭曆時7年之久,期間雙方雖曾經達成和議,可是到了慶長二年(1597年),秀吉再次發動了攻勢。不過秀吉在這次戰爭中遭到了失敗,但秀吉和家康都認為能借此讓世界各國對日本的實力有所認識,也是值得的。

征討朝鮮之後不久,秀吉就在從京都醍醐寺賞花歸來,途經新建的伏見城時病倒了。病來如山倒,秀吉自知不久於人世,唯獨偏房澱君所生的當時隻有6歲的秀賴,以及他死後豐臣家的命運讓他放心不下。

家康聞訊後連忙趕去探望,秀吉對他說:“我死後,豐臣家的事情,一切拜托內府(指家康)了。秀賴還是個小孩子,希望你能起誓,對他不要有二心。”眼見曾經叱吒風雲的秀吉病得如此衰弱,家康心中也有些感傷,忙安慰秀吉說:“請放心,我一定會保護秀賴公的,你安心養病,以便早日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