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學術上這裏朝氣蓬勃,但是強敵逼境,政治上的糾紛卻層出不窮。腓力的大軍已經兵臨黑海沿岸,為了經濟的目標,腓力希望能夠占領穀倉地區,對雅典更施行海峽封鎖。腓力的計劃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有積極的行動表現。他估計雅典遲早會屈服,對雅典投降後所要進行的工作,他已有了詳細的計劃,成竹在胸。這時候,雅典的政論家伊索克拉德斯曾經向腓力寫了一封公開信,這封信是站在希臘人的立場,尤其是站在雅典的立場,在認清本身利害關係的情況下提出來的。信裏所提出的要求和腓力內心的打算正好是不謀而合。希臘人希望能夠借刀殺人,而不費自己的一兵一卒。腓力就非常冷靜地利用這個機會,把他的計劃一步接一步地付諸實施。
馬其頓對希臘的政策就是恩威並用。對某些國家,隻要殺雞儆猴,讓別的國家心懷畏懼就行了,至於大部分的希臘國家,腓力願意采取懷柔政策。這種雙管齊下的政策,使他的行動更有彈性,因此他認為伊索克拉德斯的意見很有利用的價值。在公元前343年,腓力與波斯締結了和平友好條約,這也是他計劃的一部分。馬其頓與波斯言明互不幹涉,為了防止希臘和波斯聯手對付馬其頓,他事先已和波斯取得默契,如此侵略希臘就不受波斯的牽製。這也是他防患於未然的一種策略。
腓力一邊和波斯簽訂友好條約,另一方麵卻秘密地和貝魯美亞尼簽訂了軍事同盟的密約。他這秘密協定很快地被波斯獲悉,由於波斯西部的屬州相繼叛離中央政府,因此波斯對腓力和貝魯美尼亞簽訂軍事密約的事非常敏感,也非常緊張。沒有多久,波斯就把貝魯美尼亞予以逮捕,並且判了死刑。當時和波斯政府一直保持著秘密聯係而居中奔走的狄摩西尼曾得意揚揚地誇下海口:“我能洞察腓力的各種陰謀,隻要有我在,大王就可以寬心了。”照這種情形看來,成立反馬其頓聯合戰線,似乎是指日可待了。但是波斯無論怎麼對貝魯美尼亞拷打逼問,他始終堅拒吐露密約的內容,臨死前他曾經留下遺言說:“請告訴我的朋友們,我是愛好哲學的人,自有我的風姿傲骨,威武不能屈,我絕對不會在他們的淫威下吐露出任何一個字的。”這時的亞裏士多德不可能對秘密協定一無所知,他很可能是在貝魯美尼亞諒解之下,帶著政治的使命而赴任的。亞曆山大和亞裏士多德的相遇,似乎是命運的安排。
為了讓亞曆山大遠離宮廷之中隨處可見的政治陰謀和奧林匹亞斯的影響,腓力將讀書的地點安排在遠離王宮的佩拉西南的山中,那裏有一處非常寧靜的神殿,周圍丘陵起伏,牛羊遍野,還有滿山遍野的果實和鮮花。亞曆山大就在這處“花園”中,跟隨著亞裏士多德度過了三年的學習時光。他的同窗中,很多人都成了他日後的好友,其中包括後來成為埃及王的托勒密、大將帕曼紐的兒子菲羅塔斯和馬其頓執政大臣安提帕特的兒子卡山德。這些少年徜徉在大自然中,一邊漫步,一邊聆聽亞裏士多德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