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條狠毒的蛀蟲”秦朝宦官(1)(1 / 3)

趙高

趙高本是趙國的遠緣貴族的後裔。秦國滅趙之後,趙高的父母都作了秦國的俘虜,趙高父母因不服管教,一個處了宮刑,一個處了死刑。趙高得知消息後,家恨國仇,報仇雪恨,怒火湧上心頭!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千方百計混入秦宮,充當了一名內侍。

巧合的是,燕太子丹派荊軻行刺秦始皇的時,趙高恰好在秦始皇的身邊。起初他心裏想如能將秦王政一刀殺了,可解我心頭大恨,瞪大了眼睛隻是觀看。荊軻不慎失手,秦始皇繞柱轉圈飛奔拔劍,眼看荊軻殺不了秦始皇,不禁十分失望。恰在這時,禦醫夏無喊叫著讓秦始皇背劍而拔,趙高本想此時既然殺不了秦始皇,還不如先救一下秦始皇,隻要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貼在了他的身邊,不愁大仇不報。說時遲,那時快,趙高也跟著喊讓秦始皇背劍反拔,把書、筆、硯台之物扔向荊軻,使秦始皇有了脫身之機。他因之得到了榮升的機會,此事平息之後趙高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重用。

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28年),東巡歸來第一次設朝,上卿蒙毅首先奏曰:“皇上,而今天下已定,郡縣已分,秦國的政治經濟,已經踏上了正常的軌道。陛下曾有言,說自己是始皇帝,往後的大秦基業,是二世、三世、四世、五世……以至無窮無盡,要世世代代相傳下去。立嗣之事不應拖延,這是秦國江山社稷後繼有人的大事,望陛下及早考慮決定!”

眾文武大臣,見上卿蒙毅說得入情入理,都附和蒙毅的意見,主張盡快立嗣。也有少數人,閉著嘴沒有吭聲。

趙高就是其中的一員

秦始皇說:“立太子的事,朕也曾考慮過,但朕有二十幾個兒子,不知立誰合適?因而遲遲未決。”

秦始皇自己也認為,諸子之中,立扶蘇為嗣最為合適。扶蘇是長子,且聰明仁孝,在群臣中頗有威信。隻是,扶蘇常直言相諫,在他麵前,不顧輕重,有時直弄得他下不了台。所以,他一直不大喜歡扶蘇,想將立嗣之事等等再說。

上卿蒙毅說:“自古以來,立長為嗣,已成定規。而今,陛下長子扶蘇已經長成,在他二十幾個兄弟當中,數扶蘇最有才德,他貌有帝王之相,胸有過人之才,英武賢孝,聰明寬厚,不可多得,立他為太子,是萬民之福,社稷之福。”

秦始皇聽後,好一陣沉吟,轉而問趙高爭求意見:“你說呢?”

趙高見蒙毅說了立扶蘇之事,秦始皇總不表態,反而來問他,心中早明白了幾分。便仔細解答說:“立太子的事,本是江山社稷大計,跟陛下一樣,我也覺著應該分外鄭重。自古以來,凡是立嗣匆匆忙忙的,往往會引起兄弟間不必要的猜忌與爭鬥,甚至於手足相殘,有百害而無一利。當今,陛下正當盛年,精力充沛,來日方長,我看此事不必操之過急。再等上一些時日,陛下在二十幾個兒子當中,再好好挑選一下,選個最拔尖的立為太子,這才是人心所向,才能確保大秦世代相傳,永遠昌盛哩!”趙高口蜜腹劍,嘴上這麼說,心裏卻在罵:什麼世代相傳,永遠昌盛,看你這大秦江山,將來會是誰人的天下!狗屁!包括你秦始皇在內,誰知道我的根底?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必報!

趙高當內侍,他有著深深的陰謀,處處富於心計。對秦始皇這麼多兒子,他廣有接觸與了解:扶蘇是個智、勇、信、德俱全的人才,而且對他這個內侍老不冷不熱的,壓根兒就瞧不起。他當了中車府令後,扶蘇一見了他,瞟來的隻是冷冷的一瞥,他當然有些膽怯。如果讓扶蘇當了太子,他還能有望麼?倒是胡亥,畢竟年幼,他三引逗兩引逗的,對他極是親熱。人說從小看大,胡亥十分無能,將來必定成不了什麼氣候,要控製他的話卻也容易。在他的心目中,要是扶立胡亥當了太子,讓秦始皇之後秦國出現一位白癡一般的皇帝,那真是再好不過了,那我的滅秦大計,不就有希望實現了嗎?可是,這個胡亥,他那豬一樣的腦子怎麼能與扶蘇競爭?真要讓他倆公平競爭的話,這胡亥無異是雞蛋碰石頭。他正在動著腦子,看如何詆毀扶蘇,如何扶助胡亥。他隻是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話。

秦始皇聽趙高這麼一說,卻正中下懷,立即表態說:“卿之所言,甚是有理,朕也是這麼想的!”

秦始皇發了話,誰也再無法開口。也就擱淺了這樁事情。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秦始皇又想起了前兩次東巡的樂趣,想要出巡,便下令再次東巡。可這次出巡,他在博浪沙遇險,差點被刺客的大鐵椎擊中身亡。

秦始皇出巡回來盡管心裏大是不快,但仍埋頭於政務之中。有一天,已半夜時分,他照舊在看各郡公文奏折,沒有一絲睡意。尤其是臨洮的一封奏折,引起他的注意,上寫著:“臨洮地麵,最近發現有十二巨人出沒,巨人長五丈,穿異服,蹬巨履,儼然天神。”引得他聚精會神地思索起來。

秦始皇就在第二天召見了趙高。趙高在關鍵的事情上,都能與他的思想不謀而合,似乎他有特異功能。秦始皇將臨洮的奏折讓趙高看過,問趙高:“巨人出現,不知是何征兆?”

趙高深知秦始皇相信怪異,想聽的就是好話,是順耳的話,奉承的話。於是,他眼珠一轉說:“巨人出現,象征國家繁榮昌盛,陛下洪福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