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清(13)(1 / 3)

甲午戰爭清軍失敗後,清王朝簽定《馬關條約》將寶島台灣割讓與日本。在台北失陷後,徐驤舉起義旗,成立義民團抗日,被群眾推選為團長,後為民軍司令。徐驤的民軍和新竹人薑紹祖、苗栗人吳湯興等領導的義軍,以及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是台灣抗日鬥爭的中堅力量。光緒二十一年(1895)六月中旬,日船多艘進攻台南安平口,企圖采用水陸兩路、南北夾擊的戰術,一舉殲滅台南軍民的抗日武裝。劉永福指揮黑旗軍英勇作戰,徐驤及時率領自己的義民團趕來助戰,敵人多次強行登陸,皆被擊退。安平口一仗,就使日本侵略者嚐到了台灣人民正義“鐵拳”的厲害。

日本近衛師團進攻台南安平口失敗後,即改變了進攻的地點,又兵分兩路進犯通往台中的門戶新竹。徐驤等率民軍數千人趕往新竹,協助守將楊紫雲據險阻擊,迎戰日軍。

日軍增援部隊不諳當地地形,隻得用重金收買漢奸帶路,抄小道從側翼夾擊義軍。日軍突圍後,形勢出現逆轉,徐驤便率軍且戰且退,而日軍則尾追不舍。徐驤命令小部隊在岐路上往返迂回,迷惑箝製敵人,自己率大部隊抄小路繞到敵背,對敵人實施腹背夾擊,打得日軍措手不及,大敗而逃。後來,由於民軍餉械不繼,隻好主動撤離,日軍這才占領了新竹。此後,徐驤繼續運用遊擊戰術,指揮民軍不斷襲擾新竹之敵。在新竹,徐驤牽製日軍達兩個月之久,打亂了敵人南侵的如意算盤。

後來,徐驤率民軍退守大甲溪、台中一線。日軍要占領台中,必先攻占大甲溪。徐驤在大甲溪一帶與敵相持一個月之久。日軍不得不故伎重演,又用重金收買奸細帶路抄襲,攻下大甲溪。

大甲溪失陷後,劉永福命令各軍嚴守彰化。彰化是台灣中部的主要城市,它的得失對台灣抗日鬥爭的影響極大。

不久,日軍來犯。徐驤乘敵結筏渡河之機,在夜間發起攻擊,將其截成數段,殺傷大量敵人,並擊退數倍於己的日軍。次日,徐驤又率兵追擊,大敗日軍於李厝莊。正當他準備一舉奪回大甲溪時,另一路日軍已攻占台中府城,兩路日軍會師合擊彰化,徐驤退至八卦山與劉永福部將吳彭年共同禦敵。一連幾天,兩軍對峙,不分高下。日軍又以重金收買奸細作向導,趁夜間由小路登山襲擊吳彭年的陣地。在這次血戰中,徐驤率領的民軍和黑旗軍也傷亡很大,吳彭年與三百多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徐驤為了保存實力,率少數民軍殺出重圍,退往台南,彰化失守。

徐驤在彰化率部分民軍突出重圍後,即在高山族同胞聚居的阿裏山區進行休整,進一步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決心與日軍抗戰到底。徐驤指揮民軍在北鬥鎮、刺桐莊、雲林等地阻擊敵人,力挫日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十月中旬,日軍集中兵力進逼嘉義。王德標和徐驤率軍與日寇巷戰,重挫敵人後,引軍退往曾文溪。

曾文溪距台南府城僅20公裏,是防禦台南的最後一道防線。侵台日軍集中了全部兵力包圍扼守曾文溪的黑旗軍與民軍。王德標、徐驤率軍與日寇展開最後決戰。徐驤手持大刀,帶頭衝入敵陣,不幸陣亡。

壽山

壽山(1861~1900),字眉峰,漢軍正白旗人,生於黑龍江璦琿城。父富明阿,壽山聯合義和團,英勇抵抗沙俄侵略軍,最後以身殉國。

一、抵禦侵略重整邊防

壽山是明朝兵部尚書袁崇煥的後代。袁崇煥死後,其子孫在清初被編入寧古塔漢軍正白旗,世代居瑗琿城。壽山的父親富明阿是袁崇煥六世孫。光緒十八年(1892),壽山32歲時,父親病故,襲騎都尉世職,以三品銜補用郎中候補員外郎。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由於清廷對日妥退讓,平壤、黃海兩戰失利,日軍直犯奉天。這時,壽山一心救國,毅然申請從軍。從軍後,他即奉命招募士兵,“首舉義旗,人樂應募,十餘日間,且招且練,即成兩營勁旅”,編入滿族將軍依克唐阿部隊,他被任命為步軍統領,其弟永山被任命為馬隊統領。壽山與其弟在奉天抗擊日軍,因熟悉兵法,英勇善戰,連續攻克山關等地,屢立戰功。在鳳凰城戰鬥中,壽山協助其弟永山調度軍務,兄弟二人率馬隊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激戰中,永山不幸中彈犧牲。次年三月,壽山率馬隊二營在遼南湯崗子與日軍交戰,雖兵力懸殊,但他毫不畏懼,小腹中彈後,不僅堅持指揮戰鬥,而且越戰越勇,殺敵多名,終於擊退敵人。

光緒二十三年(1897),黑龍江將軍恩澤見邊防日益吃緊,沙俄入侵步步進逼,即上書朝廷請求奏準壽山為鎮邊軍左路統領,駐防璦琿,恩澤因自己身體不好,主動把該城軍事防務一概交給壽山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