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魅力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殊印記,每個群體都有代表自我的特殊符號,這種被大家認同,能夠凝聚團體智慧戰勝一切困難關隘的無形力量,就是文化。可以說文化建設伴隨著蘇裏格氣田開發,不斷融入滲透,在每個人心中播散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彙聚成推動蘇裏格氣田成功開發的智慧能量。也正是有了獨具特色的蘇裏格文化,參與到蘇裏格氣田建設的每個人才能無怨無悔地為了氣田發展,奉獻青春熱血,曆經風雨,百折不回。
十多年來,長慶人開發蘇裏格的腳步鏗鏘有力,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建設者,始終以“開發蘇裏格,建設大氣田”為己任,結合蘇裏格氣田全新的管理模式,圍繞打造“科技、綠色、和諧”的蘇裏格現代化大氣田這一目標,充分認識到“求實創新,和諧發展”蘇裏格精神的本質目標是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發展的保證就是思想統一、目標一致、關係和諧,通過長期積累、沉澱、歸納、總結,逐步形成了蘇裏格精神文化建設體係,融會貫通了長慶精神。可以說長慶油田“攻堅啃硬,拚搏進取”的企業精神,是長慶人開發大油田,建設大氣田的力量之源,更是每一位長慶人紮根在血脈裏的精神種子,蘇裏格文化的誕生正是這枚精神種子開花結果的最好詮釋,下麵讓我們細細品讀在合作開發新的模式下,蘇裏格精神所包含的愛國、求實、創新、奉獻、和諧五大方麵的內涵。愛國精神。蘇裏格精神繼承和延續了長慶精神,在將“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解放軍文化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老區精神所形成“攻堅啃硬、拚搏進取”長慶精神融會貫通的前提下,秉承和發揚“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神聖使命,將“確保平穩供氣”作為愛國、愛長慶、愛崗位的莊嚴承諾和社會責任,建設者用吃苦耐勞、紮根荒漠的具體行動開發蘇裏格,建設大氣田;用真誠和愛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國分憂、造福人民;求實精神。蘇裏格氣田按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緊握思想解放這個利器,在解放思想中深化認識,在實踐創新中總結經驗,創建了“六統一,三共享、一集中”管理機製和氣田“新四化”開發模式(新四化即: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設、數字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推進了氣田配套工程建設,提升了供氣保障能力,加快了蘇裏格氣田配套工程速度;創新精神。沒有創新,就沒有蘇裏格氣田的發展,建設者沿著“自主創新、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科研技術管理思路,率先在氣田建設中開辟了蘇14重大開發試驗區,開展評價井、水平井、大型壓裂等一係列先導性現場試驗和二維、三維及多分量地震儲層預測技術攻關、井網試驗和壓裂技術研究等,創新應用12項開發配套技術,逐步完善以高精度二維地震為核心的井位優選,以PDC鑽頭為代表的快速鑽井,以井下節流為關鍵的地麵簡化技術等6項關鍵技術,為氣田發展集聚了技術資源;奉獻精神。奉獻精神是長慶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集中體現,蘇裏格氣田經濟有效開發被稱為靜悄悄的大會戰,開發蘇裏格體現了長慶人與複雜地質結構、惡劣自然環境鬥爭的信心,需要靠人的智慧、勇氣、信念和毅力來實現,在艱苦惡劣的毛烏素沙漠自然環境給生產生活帶來巨大挑戰時,長慶人在荒涼中能拋家舍子,堅守崗位來建設大氣田,就是奉獻精神的最佳實踐;和諧精神:互助合作、共同發展始終貫穿於氣田建設之中,2008年以來,為加快實現蘇裏格氣田200億立方米宏偉目標,長慶油田公司與川慶鑽探、長城鑽探、渤海鑽探、西部鑽探和華北油田在蘇裏格東西區6個區塊開展第二期合作開發,形成新的“5+1”合作開發模式,開發規模進一步擴大。開發人員隊伍結構呈現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的多元化形式,加之地屬內蒙少數民族地域,當地民族文化和石油文化之間的碰撞,使得人與人的和諧共處尤為重要,氣田建設者以“讓利於人,實現雙贏”的思路,樹立“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和“長慶烏審一家人,企地和諧大發展”的思想,贏得了相互認同,實現了友好共處,促進了氣田規模快速發展。在實踐中,這五大精神又形成了五個方麵的文化體係。即:行為文化。建設敬業型、知識型、創新型、主人翁型、文明型“五型”員工,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從加強員工思想道德、黨風黨紀、企業精神教育等方麵入手,通過開展“形勢·目標·任務·責任”主題教育活動,編印《職業道德建設手冊》、《員工手冊》,完善《員工思想動態分析報告製度》,宣傳勞動模範、管理(技術)能手等舉措,培養員工愛廠如家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規範,激勵員工學典型、爭典型、做典型的積極性,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企業風氣。物質文化:以建設員工認同的文明家園為目標,按照中國石油標準化場站建設的要求,加大員工生產生活設施的配套和完善,打造以班站為重點的小活動室、小圖書角、小照像機、小板報欄、小練兵台、小廚房、小衛生間“七小工程”。並以造就一批過得硬、樹得牢、叫得響的亮點工程為重點,先後建設了蘇裏格氣田員工實訓基地、企業文化、員工培訓和黨風廉政示範點、安全管理示範點、“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設”示範點、6S管理示範點、黨支部建設示範點等具有管理特色的示範工程建設,激發了廣大員工崗位如家的榮譽感、成就感和以建設美好家園為目標的參與精神。產品文化:先後製作出版係列《解放蘇裏格》文化、技術類專題片和報告文學、《聚焦蘇裏格》新聞集、《走進蘇裏格》畫冊、創作了《魅力蘇裏格》、《我的蘇裏格大氣田》歌曲;拍攝電視片《氣貫長虹耀中華》、完成紀實報告文學《守望蘇裏格》、畫冊《印證十年》等一係列以圖書、專題片、歌曲等累計達5大類30多項來反映企業發展曆程的文化作品;成立以蘇裏格命名的文藝、攝影、文學、美術等文藝創作團體來展示精神文化,讓員工從有形的文化產品中感受企業精神文明。環境文化:堅持“建一個氣田,留一片綠色”理念,注重在氣田開發中保護自然環境,將氣區綠化納入氣田標準化建設和氣田發展規劃中,大力實施生態綠化工程,通過在單井周邊種植大麵積的綠草方格,在集氣站和氣田伴行道路旁栽植大麵積具有耐寒和抗旱性能的綠化樹林帶,在天然氣淨化處理廠及員工生活倒班點建設花園、草坪等園林景觀,使得氣區綠化覆蓋率達到70%以上,井場植被恢複和管線作業帶綠化麵積累計約8萬畝,實現了氣井站站有花園、條條道路綠樹掩映的和諧景觀。並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工作,開展泥漿池無害化處理,妥善解決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垃圾和汙染物,嚴格控製噪聲、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對壓縮機等重要的生產設備采取安裝吸音板等降噪措施,建設汙水處理和回注係統,在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有效改善了氣區周邊的草原環境,使蘇裏格氣田成為當地實施天然氣綠色開發的典範。技術文化:指符合實際科學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技術文化在蘇裏格氣田指:“攻克蘇裏格氣田三低難題所形成的一係列技術思路、及解決各類問題,實現高效開發所形成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了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製度,使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真正發揮了首要作用,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到85%,科技貢獻率提高到55%,申報國家專利3項,30多項成果獲得廳局級科技進步獎和科技成果推廣獎。其中,氣田開發管理模式、井口工藝技術榮獲中國企業新紀錄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