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聖都變數(2 / 3)

神尊昂然出列:“黃金聖騎士,城中原有各府三千家奴,又新從外地調入聖都一萬八千人,都是反複精選的警備教兵,合共二萬一千人,俱都兵甲齊整,勇悍過人;此外激於大義,自我麾下‘沙洲’各地大營抽調精銳教兵兩萬,民壯八萬,合共十萬,準備與聖騎士共申討伐,其中聖光騎士團麾下三千驍騎便是此次勤王主力。‘梧州’野牛、‘福州’天狗兩位聖騎士共襄義舉,亦抽調一萬教兵入聖都勤王。”

“眾位在兵馬籌劃上多所用心,我已知矣,隻是——”傀儡黃金聖騎士猶豫不決的道。

見傀儡黃金聖騎士尚有些憂疑,神尊稟道,“我等竭忠盡慮,輔佐聖騎士,匡扶神父正統,保教安民,雖身殞而不悔。深盼聖騎士振勵於上,內外齊心協力,廓清奸惡,剪除群醜,則聖會安靜,製令肅然,教統得安,天下幸甚!”

“叔父之言甚是,我計已決!”傀儡黃金聖騎士心中略有底氣:“國難識忠臣!夫賞以酬功,爵以旌德。今日諸位戮力,克定禍亂,異日爵賞,我必不吝,以報眾人勞勩也!”

“聖騎士萬歲萬萬歲!”眾人伏拜,山呼萬歲。

天色大亮。

神尊麾下抽調的兩萬一千精兵,聖都各高修勳貴府上的家奴私兵三千餘,“梧州”野牛、“福州”天狗麾下所謂的一萬教兵,加在一起有三萬四千餘人,力量相當強大。至於神尊聲稱的“沙洲”八萬民壯和兩萬地方教兵,目標太過顯目,暫時進不了聖都也在情理之中。

至少低級教士中的很多人在心裏是這樣猜測的,他們還下意識的為此鬆了口大氣,神尊是神父的親弟弟,位高權重,又是兩朝勳臣,此番勤王靖難若能成事,必是首功無疑,傀儡黃金聖騎士總領軍事最好,這樣大家夥都容易接受。而神尊麾下“沙洲”的十萬精兵,卻足以令人心中凜凜,形勢之重,非聖都之力可以製衡,這在一腔孤忠的高修眼中,神尊手中兵權太重,那將是聖會的心腹之患了,難保不會靖難方成,便繼神尊專權,因之不得不防;而在一心想以大功邀取封賞的高修、勳貴眼中,神尊若在此次“勤王靖難”之變中地位太過重要,豈非大大分薄他們的功績勳勞?十萬神尊係教兵,不能進聖都,對他們而言,如釋重負,未嚐不是一件大好事。

此次“救駕勤王,以靖禍難”之變,從一開始策劃,聖會外部的一幹領袖人物就與一部分牧師女修合謀聯手,由於得到了部分內廷失意牧師的默契掩護,他們才得以秘密調兵進京,才得以順利突入教堂,完成這一次聖都事變,光明教會立宗以來,這也都是空前絕後的。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順利救駕的外地教士、高修權貴、元老舊勳,滿心都是歡喜、狂熱,還有對將來功勳績勞的熱望、憧憬,這時根本就不會有人去懷疑,高達三萬餘的驍勇兵馬,如何能夠輕易地避開烏鴉密探的耳目,如何能夠悄然潛入守備森嚴的聖都?

傀儡黃金聖騎士手上集結了這麼多兵馬,自然膽氣大壯,強攻聖宮。如火如荼的戰鬥、廝殺,迅速蔓延到聖都許多角落,驚恐的黎民士庶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由於有傀儡黃金聖騎士的參與,有神尊大長老部下的襄助,這讓許許多多遊離觀望,趔趄不前的家夥覺得“勤王靖難”事有可為,紛紛跳將出來,投入到慷慨激昂的“勤王靖難”的大舉中,嚷嚷著“匡扶聖會、保教安民、定危扶傾、一掃妖氛”之類的口號,踴躍相隨。

對聖都京畿變亂形勢的觀察、監視,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連續使用千裏鏡就近觀察京城要害地點的形勢變化,同時還要接收和處置京師各處傳來的線報,並下達指令,作出必要的指揮調動,從深夜裏到天明的幾個時辰裏都保持高度的全神貫注,即使以太子現在的修為,也感到吃不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