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民族英雄鄭成功(1 / 1)

(一)青少年時期的鄭成功

明朝末年,無數英雄人物叱吒風雲,建立了豐功偉業。民族英雄鄭成功就是他們之中一顆燦爛的明星。

天啟四年七月十四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鄭成功出生在日本平戶。鄭成功原名鄭森,父親叫鄭芝龍,母親是日本人,名叫田川貞子。關於鄭成功的誕生還有一些傳說。據說,鄭芝龍在日本常去藩士家學雙刀技,鄭成功的母親臨產時,鄭芝龍正在外學習雙刀技沒有回來。鄭母一日遊千裏濱,突然腹痛的難忍,就靠在濱內的巨石上生下了鄭成功。當地人至今還把那石頭叫做“兒誕石”。因為巨石的側麵有一棵古鬆,所以鄭成功最初名叫“福鬆”。

鄭成功生活的時代,恰好是荷蘭殖民者不斷向東方擴張的時候,也就是在鄭成功出生這一年,荷蘭殖民者占領了台灣島。1644年,李自成的起義軍進入了北京,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在景山自殺身亡。之後清軍入關,致使李自成的起義軍在北京城僅僅停留了一個多月就被迫離開了。

而此時在我國南方還出現了一個“南明”王朝。這是由鄭森的父親鄭芝龍等人,統兵擁立明朝皇族朱聿鍵為帝,在福州登基,改元隆武。隆武帝對滿懷報國之心的一介書生鄭森寄予了厚望,賜鄭森國姓“朱”,並賜名“成功”。

(二)成功收複台灣

在南明王朝建立之後不久,清軍南下,鄭芝龍為了一己之私,秘密答應了清軍的議和條件。與此同時,荷蘭殖民者開始大範圍地強占台灣百姓的土地,並開槍打傷了台灣百姓郭老爹等人,郭老爹便派兒子郭懷一向鄭芝龍求救。但鄭芝龍為了個人榮華,不顧福建和台灣百姓的存亡,不顧妻子田川貞子和鄭成功的苦勸,最後投靠了清軍。

隨後,清軍大舉殺入福建。數萬名百姓和鄭家士兵請求鄭成功起兵抗敵,正在這時,傳來了隆武皇遇難,鄭家被清軍洗劫,鄭母田川貞子受辱自盡的消息。這一切促使鄭成功毅然決然脫去儒裝,背負起救國的大旗。此後,鄭成功率領鄭家軍轉戰南北,與清軍和荷蘭殖民者周旋、抗爭。他施巧計攻占廈門,鏟除了與荷蘭人勾結、盤剝百姓的土豪鄭聯,並以此為基地,養精蓄銳。

鄭成功的部將馬信等人,為報家仇,紛紛請兵進攻南京。而占據台灣的荷蘭長官派人來廈門與鄭成功談判,企圖挑起鄭成功與清軍之間的內戰。鄭成功巧施妙計,點化了荷蘭翻譯何斌,使之成為自己的內應,並通過荷蘭人的蠻橫和傲慢,教育了部將馬信等人。

台灣百姓為反抗荷蘭殖民者的統治,在郭懷一的領導下,憑著大刀長矛,發動了農民起義。怎奈敵人勢力強大,起義失敗,郭懷一被殺,台灣血流成河。麵對清軍的壓力、荷蘭人的囂張、台灣百姓的苦難,究竟是先北上抗清,還是先攻打台灣,鄭成功陷入了重重矛盾的沉思。最後,他出乎意料地決定先進攻南京,抗擊清軍。

鄭成功率軍北上,一路所向披靡,直逼南京城下。然而,包圍了南京之後,他又下令圍而不打。部將馬信大惑不解,這時鄭成功才向他透露了“敲山震虎,以保廈門的安全,然後收複台灣”的軍事意圖,馬信恍然大悟。鄭成功以圍城打援、聲東擊西之計,在鳳凰溝殲滅了清軍有生力量之後,立即下令,回師廈門。

鄭成功召回何斌,並全麵開始了收複台灣的準備。1661年,他率大軍二萬五千人、戰船數百艘,越洋過海,踏上了收複台灣的征途。浩瀚的海上,雙方艦隊相望,敵艦武器裝備優良,鄭家軍麵臨著嚴峻的考驗。鄭成功從容而鎮定地指揮著這場海戰。部將馬信、陳豹、王大雄等人以及鄭家軍士兵,爭先恐後,奮勇作戰。經過浴血奮戰,他們打垮了荷蘭的主力艦隊,又一舉拿下赤嵌城。

鄭家軍登陸之後,荷蘭人妄圖以金錢收買鄭成功,使他撤出台灣,遭到鄭成功的嚴正拒絕。然而,敵人憑借堅固的熱蘭遮城堡,負隅頑抗。在這期間,鄭成功訪問台灣百姓家,見到了當年鄭芝龍所立的石碑,百感交集。百姓告訴他可以切斷熱蘭遮的水源。鄭成功隨即下令切斷水源,並派人與城內的暗線李德義聯係,周密準備最後的決戰。

城內城外都已安排妥當,大決戰開始了。鄭軍的炮火鋪天蓋地,士兵們像潮水一樣湧向熱蘭遮。敵人的抵抗也是頑強的,一排排攻城的士兵倒下了。城裏的內應李德義也被捕入獄。關鍵時刻,鄭成攻下令馬信率領敢死隊作最後的衝擊。馬信率兵冒死攻上了城牆,與敵人展開了殊死的搏鬥,他身受多處重傷,點燃了身上的炸藥,撲向敵群,壯烈犧牲。與此同時,李德義等人也越獄逃出,冒死打開了城門。敵人無條件投降。三十八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台灣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