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三無之間的事情,奶奶都已經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不然奶奶也不會讓你進這一道門,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今天你進林家這道門意味著什麼,不是奶奶說大話,隻是我們打個賭而已。”老太太的氣場強大,正如張大寶所說的,一字一句都有自己的氣勢,氣氛完全被老太太掌控,張大寶隻是聽著。
“以後這裏就是你的家,常來。想吃什麼奶奶給你做,你把三無當兄弟,奶奶自然不能見外,把你也當孫子,這些年被三無帶回家的人,你是第一個”老太太繼續說道“行了,別愣著,我又不是吃人的老巫婆,飯菜都涼了,趕緊吃”
張大寶還未動筷子,傻子二胖先開始了,老太太調節氣氛很有技巧,說的都是些關於傻子二胖的瑣事,後來張大寶慢慢放開,和林三無一樣開始風卷殘雲,爭搶食物,老太太看在眼裏,樂在心裏。也確實是老太太這飯菜做的精致,完全堪比大廚級別。
吃完飯,老太太刺繡,隨口讓傻子二胖拉一曲二胡,傻子二胖拿起二胡,有板有眼的坐在陽台邊上,整個人的氣勢突然一變,沉穩老練,眉宇之間一股磅礴正氣,深呼吸一口氣,傻子二胖開始進入自己的世界。
沒聽過多少二胡曲的張大寶聽不出來這是什麼曲,隻覺得味道很複雜,全然不是自己能聽懂的,不過旋律和節奏不錯。
閑來無事,張大寶起身饒有興趣的去翻那些書,從上而下,突然趙出息翻到一本曾經很熟悉的佛經,吳明月經常念叨的《楞嚴經》,張大寶似乎想到了什麼,猛然回頭看向傻子二胖,一臉不可思議。
《楞嚴經》有雲‘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林家三無……
《楞嚴經》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屬大乘佛教經典,趙出息之所以對《楞嚴經》還算熟悉,是因為山頂破廟裏那老和尚頗喜歡這本經典,經常說‘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趙出息雖然從未將《楞嚴經》由始至終的翻看一遍,可老和尚隔三岔五的嘀咕,以至於他或多或少了解一些這本佛經裏的教義,比如四種清淨教誨‘其心不殺、其心不盜、其心不淫、其心不妄語’三種漸次‘除其助因、刳其正性、違其現業’等等。
因此偶然在這裏窺見《楞嚴經》後,一刹那間他便驚悟到其中那句‘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三無?這不正是傻子二胖名字的出處麼,轉而一想,傻子二胖正應了這三種境界,何為三無,傻子二胖用他自己來闡釋,以身修佛,此乃大境界。張大寶不知道吳明月要是知道後,會不會驚歎此子天賦異稟,前途不可限量等等。
張大寶深深的好奇,到底是誰給傻子二胖取的名字,老太太?
至於他的激動和震驚,全部落進刺著蜀繡的老太太的眼裏。張大寶驚訝,老太太卻也意外。他的神色告訴老太太,他猜出了三無名字的出處。一個普普通通在工地上幹重活的民工熟知《楞嚴經》,太過天方夜譚,要不是老太太親眼所見,斷然難以置信。老太太從沒懷疑張大寶的身份,因為張大寶的身上那種淳樸無法掩飾,他就像一層包裹著沙粒的金子,隻等著有緣人剝去浮華,嶄露鋒芒。
良久,張大寶若有所思的轉過頭,對著已經恢複如初的老太太說道“奶奶,我以後可以拿這裏的書看麼?”
老太太有意無意的說道“隨便拿吧,反正這裏的書三無這孩子幾年前都看完了,我這老太太對它們又不感興趣,放在這裏還占地方,都琢磨著什麼時候賣廢紙算了”
張大寶再次驚愕,這裏的書傻子二胖都讀過?這滿滿一書架,好說歹說也有七八百本書,何況裏麵除過史書大多都是旁門左道生澀難懂的書,比如剛剛他翻過的《堪輿漫興》,講的全是風水龍脈之類,傻子二胖懂麼?
張大寶搖搖頭,今天這趟讓他對傻子二胖有了全新的了解,讓他更加堅信二胖不是真傻子,他隻不過是不想走出自己的世界,至於為什麼,張大寶肯定不知道。
傻子二胖一曲頗有鐵馬金戈沙場裹屍氣勢的二胡拉畢後,張大寶感覺時間不早了,便從書架挑了兩本感興趣的書,一本《葬經》一本《東周列國誌》,隨即起身給老太太告辭,老太太笑著說以後常來,同時把愣頭愣腦的二胖趕出去,讓他也跟著回工地去,二胖孩子氣的嘟著嘴,張大寶有些哭笑不得,對他而言,二胖就是一本尚未打開的書,等著他去翻閱裏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