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物學會名譽理事長、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小麥育種學家金善寶同誌,今年喜逢90高齡大壽。在二月十日冒著風雪嚴寒趕來懷柔出席我們的年會,全體與會代表向金老表示忠心的感謝和熱忱的歡迎。
金老早年留學美國康乃爾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巧任浙江大學農學院付教授,中央大學農學院教授、農藝係主任,南京農學院院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務,從事農業教育、農業科研工作六十五年,治學嚴謹,施教有方,育種又育人,品種遍南北,桃李滿天下,對發展我國農業生產、農業教育、農業科學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評價和尊重。
金老是我國小麥育種的奠基人,早年培育的南大2419小麥品種,種植麵積曾達7000萬畝;近年又親自主持育成了京紅一號、四號、八號、九號和中7706、7712等春小麥品種,在不同麥區受到群眾的歡迎。金老在擔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期問,還多次主持召開全國作物育種工作會議和栽培研究工作會議,主編“中國小麥栽培學”、“中國小麥品種誌”、“中國小麥品種及其係譜”等重要理論著作,並對我國小麥品種分類和雲南小麥新亞種鑒定等基礎性研究作出了具有國際水平的建樹。
金老理論聯係實際,關心生產,團結同誌,提攜後輩,熱心學會工作。北京作物學會成立後就一直受到金老多方的鼓勵與支持。北京作物學會的成長和發展,是和金老的親切關懷和教導分不開的。我們趁召開這次學術年會之良機,謹代表我會全體會員和廣大作物科技工作者,向我們尊敬的老前輩、老科學家金善寶同誌敬祝九十大壽,謹獻鬆鶴延年畫一幅,衷心祝願金老新春愉快,闔家幸福,萬事如意,健康長壽。
北京作物學會第三屆理事會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日
像蠟燭一樣燃燒
這個被人譽為“農業泰鬥”、“東亞神農”的農學家,這個弟子如雲,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家,已經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艱難跋涉了97個春秋。如果你見到他,你會驚訝麵前的這位滄桑老人,在經曆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後,依然精神矍鑠,風采依舊,就像傲然挺立在高山之上頑石之間的鬆拍,令你不得不歎服他生命力的頑強。
從農民的兒子到農業科學家。金善寶一生酷愛小麥科學研究事業。為了振興中華農業,他不畏艱難、挫折,堅韌不拔,勇往直前,從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成為一個享譽海內外的農學家。
會稽山,蒼翠秀麗,是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金善寶的家鄉石峽口村就處在她的餘脈中。1895年他就出生在這裏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為人厚道、克勤克儉的鄉村私塾先生,母親是一位勤勞善良、純樸健壯的山村婦女。金善寶從小隨父在私塾讀書,又隨母下田勞動,在這樣的家庭裏,他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麵的。田間勞動,不僅鍛煉了他的體能,而且使他目睹了農業生產的落後,農民生活的艱辛,這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他日後立誌從事農業科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
中學畢業後,金善寶因為家中生活拮據,無力支付學費,便考取了學費,膳食全免的南京高等師範農業專修科。他深深地愛上了農業科學這一行,立誌改變我國農業的落後麵貌。從此,開始了他農業科學研究的生涯。
為了振興中華農業,金善寶經過努力,考取了浙江省教育廳公開招考的出國留學生。1930年,他赴美留學,先後在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和明尼蘇達大學農學院學習。金善寶非常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抓緊點滴時間刻苦學習。在美國,他倍嚐洋人的歧視和淩辱,因為他的祖國母親羸弱、貧窮。這使有著強烈民族自尊感和愛國心的金善寶痛苦異常,他再也無法忍受這些,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繼續深造,於1932年返回祖國。
回國後,金善寶一邊進行教學,一邊從事小麥研究。他與助手一起克服了經費缺、條件差、環境惡劣等種種困難,從全國790個縣搜集到的小麥農家品種裏,鑒定出優良的農家品種。其中“江東門”至今仍做為我國小麥育種的重要早熟種質資源被利用。1937年,又從世界各地的3000多份小麥品種中選出了適合我國生長的“矮粒多”和“南大2419”優良品種。其中“南大2419”在我國二十多個省(市、區)推廣、應用,種植時間長達二三十年之久。
新中國建立後,金善寶的生命裏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除從事繁忙的領導工作和社會活動外,一直堅持小麥科學研究,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他與助手們一起跋山涉水、曆盡辛苦,從全國各地征集到5544份小麥品種,經細致研究,鑒定,分屬於普遍、密穗、圓錐,硬粒和雲南小麥五個種。其中,雲南小麥是由他發現、研究並決定的,是世界上獨有的小麥新種。即使是在科研工作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科研人員處境艱難的“文革”期間,他也是想盡辦法,衝破種種阻力、堅持春小麥的研究。他先後成功地育成了京字號和6028等等新品種,打破了自古以來,小麥一年隻能播種一次、收獲一次這千年不變的規律,一年繁殖三代。這項研究,把春小麥新品種的選育時間從十年左右縮短到三四年,成為我國小麥育種工作上新的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