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上出現一座新墳,墳頭樹起的一塊木牌上寫著:毛振華同誌之墓一顆明亮的英雄之星隕落在甘肅南部的小鎮河連灣,紅軍幹部和戰士們脫帽致哀,沉浸在悲痛之中。
毛振華這個紅軍英雄,在長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紅星報》上曾金榜題名,譽滿全軍。他勇敢、機智、沉著、果斷,有著美好的內心世界,他在強渡烏江時,率領突擊隊員先頭偷渡,在敵人鼻子底下潛伏下來,有力地配合了強攻部隊奪取灘頭陣地;在天險臘子口,他帶頭翻山開路,迂回到敵人背後,為紅軍突破天險立下了奇功。可是,當他剛剛踏進人生最美好的年華,25歲時,卻在這黃土漫天的小鎮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34年12月底,中央紅軍在烏江邊上迎新年。紅一方麵軍1軍團2師4團正在做戰鬥動員,準備強渡烏江。烏江江水咆哮,江麵冷風嗖嗖,大雪紛飛,烏江兩岸都是懸崖絕壁,抬頭見不到頂,使人望而生畏。退守北岸的敵人,在渡口處構築了工事,駐紮了一個連哨;渡口上遊有條小路通向渡口大道,勉強可以走人,但登岸比較困難,敵人在這裏駐紮了一個排哨,在離江邊2華裏處,駐有敵人的團預備隊,在半山上還駐有敵人的總預備隊。
根據對岸敵情,紅4團先遣隊的幹部們認為,渡口大道,敵人防守嚴,工事強,兵力多,而渡口上遊敵人防守弱,遂決定佯攻渡口大道,吸引敵人的注意力,而主攻上遊小路。
當這個任務下達到連隊時,戰士們聽說要鳧水過江,執行強渡任務,個個爭著要當先行者。紅4團領導明確了當選的條件是能攻善戰,而且必須熟識水性。這時,任3連連長的毛振華,迫不及待地跑到團部,"我去,算我一個!"他一麵說著,一麵把衣服一脫,"行不行,水性怎樣,我當場紮兩個猛子!"團領導很熟悉他,這個年輕人是湘江邊上長大的莊稼人,曾給賀龍當過勤務兵,打仗很勇敢,一貫表現積極,見他決心這樣大,一致同意他加入先遣隊,毛振華當選了!成為18個勇士中的一個。
試渡開始,為了迷惑和吸引敵人的火力,在佯攻方向的大渡口,彈雨紛飛,戰鬥打得十分激烈,而在渡口上遊的主攻方向,首批8名戰士投身入江,他們的任務是將一根粗棕纜繩拉到對岸,準備架橋。毛振華不顧寒冷徹骨的冰水,不畏敵人的子彈掃射,以非凡的勇氣和毅力,一手拉著棕繩,一手急速地劃著,奮力向對岸遊去。經過幾分鍾的搏鬥,8個勇士終於遊到了江心。突然敵人的哨兵發現了,接著是密集的子彈、迫擊炮彈在江麵開了花,勇士們不顧一切,繼續奮力前進,敵人的迫擊炮彈打斷了纜繩,遊到江心的勇士們隻得返回南岸。有一名戰士中彈負傷,體力不支,無力遊回,被激流衝走,為強渡烏江獻出了生命。
試渡失敗,團領導接受失敗的教訓,決定黑夜偷渡。
這個任務,又落到了毛振華等勇士們的身上。
夜幕降臨了,周圍顯得格外寧靜,3個雙層竹筏停放在岸邊,新的戰鬥開始了!毛振華率領鍾家道、丁勝心等5名戰士跳上了第一個竹筏。他們除了帶著輕機槍等武器外,還帶著手電與火柴,以便到達對岸後,用光發出聯絡信號。竹筏下水後,順利地離開了江岸,敵人沒有發覺。接著,第二、第三個竹筏也相繼下水,向對岸劃去,敵人沒有動靜,江麵上黑黝黝,使人焦急,惦念。
1分鍾,2分鍾,5分鍾,10分鍾??岸上的戰友們期待著聯絡信號的出現,然而,夜色茫茫,沒有一點亮光。
30分鍾後,第二筏的戰士回來了。他們劃到江心後,被激流衝下五裏,險些翻掉,隻得返回。不多久,第三筏的戰士也回來了。他們劃到江心後,被激流衝下二裏遠,無法前進,黑夜中又辨不清方向,也隻得返回。
大家把希望寄托在第一筏上,心裏不約而同地想著:毛振華,你在哪裏啊?!毛振華率5名戰士乘坐第一筏下水之後,衝過激流,順利地從江心到了對岸,隱蔽在敵人陣地石崖底下二三十米處,他們劃了一根火柴,但光太小,一下子就滅了,聯絡不上,他們想以手電光聯絡,但因離敵人太近,連續發出手電光,會給敵人發現,他們等待著,但不見南岸有人過來。毛振華毅然決定潛伏隱蔽,等待時機。
大雪紛飛,江邊寒風凜凜,毛振華等勇士緊緊靠在一起,以彼此的體溫來抵抗寒冷。他們不敢出聲,不敢出大氣,更別說談話了,他們就這樣在烏江邊的石崖下度過了艱難而極有意義的一夜。
重要的情況發生了,追敵薛嶽縱隊日益逼近。軍委催促紅4團迅速完成渡江任務,越快越好。紅4團黨委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出動60多個竹筏,立即強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