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下旬,紅2軍團渡過金沙江,越過哈巴大雪山,向雲南省中甸縣城及其附近地區前進。中甸是康藏高原南部名城,已有幾百年的曆史。當時,它名義上屬於雲南省建製,實際上歸西藏噶廈管轄。
紅軍計劃,進入中甸後,進行短期的休整,籌措給養,擴大部隊,然後北上與紅四方麵軍會合,再一道北上與紅一方麵軍會合,共創西北抗日革命根據地。
賀龍在進入中甸前,曾召開幹部會議。他在會議上說:"同誌們!中甸是康藏高原南部的名城,城內有幾十家營商的漢人外,其他多是藏族人民。他們多數是信奉喇嘛教的,我們進城後,必須正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我們在少數民族居住地區行軍、作戰,不僅要以優勢的力量戰勝敵人,而且要以正確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取勝。進城後,要堅決執行群眾紀律,廣泛開展爭取藏族群眾和僧侶的工作。現在我們討論一下,如何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賀龍話音一落,與會者就議論起來。"據偵察兵了解,這裏有個很大的喇嘛寺,影響很大"。
"這裏人煙稀少,語言不通,給養困難。""中甸縣城周圍多是荒野,居住的多是番民(當時稱藏族人民為番民),他們生活非常困苦。""番民由於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壓迫、剝削,對漢民很仇恨,我們還沒進中甸縣城,他們都跑了。""那是藏民對我們不了解,又受反動派欺騙,反動頭人威脅,才往深山跑的,隻要我們好好工作,他們會回來的。"賀龍聽上述的種種議論後,又作了發言。
在這次會議上,賀龍還傳達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策略路線的決議大綱,在西北創造全國抗日根據地的任務,解釋會師西北創造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意義和可能性。
"同誌們!為了在西北創造全國抗日根據地,我們必須做好黨的少數民族的工作。"賀龍把做好少數民族工作與西北會師、創造抗日根據地聯係起來,大大提高了幹部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自覺性。
這次幹部會議也稱為紅2軍團黨的活動分子會議(連長、指導員、黨的支部書記以上的軍政幹部參加,紅6軍團16師也有一部分幹部參加)。會後,出席會議的幹部,把會議精神傳達到黨團員中去。同時立即將中央的決議大綱印成提綱,發給小組討論或編成政治教材與識字課本,在部隊中利用行軍間隙時間上政治課,舉行測驗和開問答會,以此加強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教育,加強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
幹部會議後,賀龍即和先頭部隊紅4師首長盧冬生等有關領導人,一起研究紅軍進入中甸城後的若幹規定:一、各部隊幹部戰士一律不準進住民房,不得進入經堂,尊重藏族群眾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二、不準擅入寺廟,維護僧侶利益;三、公買公賣,愛護藏族群眾的牲畜、莊稼等財產;四、態度和藹,幫助藏族群眾背水(當地缺水,飲水要到數十裏外的地方去背,故提出要幫助群眾背水---作者注);五、廣泛宣傳群眾,刷寫、張貼遵守群眾紀律的標語。
紅4師進入中甸縣城後,嚴格執行規定,廣泛地開展了爭取群眾的工作。
賀龍以"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滇康分會主席"的名義,頒布《布告》:本軍以扶助番民,解救番民的痛苦,興番滅蔣,為番民謀利益之目的,將取道稻城、理化進康川,軍行所至,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幸望沿途番民群眾以及喇嘛僧侶,其安居樂道,勿得驚慌逃散。尤望各盡其力,與本軍代買糧草,本軍當一律以現金按價照付,決不強製。如有不依軍令或故意障礙大軍進行者,本軍亦當從嚴法辦,切切此布!中甸縣城邊有一座宏大的喇嘛寺廟,名叫歸化寺。歸化寺是藏族著名的十三叢林之一,是雲南最大的喇嘛寺,在政教合一的製度下,歸化寺成為中甸地區的統治中心。寺裏設有軍隊,有八大"康參",每個"康參"分別管著一個地區的喇嘛。有八大老僧,組成"老莊會議"。"老莊會議"是全寺的最高權力機構。主持"老莊會議"的是活佛。活佛是寺內的最高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