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喜歡讀史。有些人是為了看看熱鬧,帶著八卦的心態看一看古人做過的事、犯過的錯誤、鬧過的笑話;有些人則是希望以史為鑒,通過研習前人的經曆來避免今人犯下同樣的錯誤。
對於範蠡此人,過去的人們並不十分重視,過去人們更喜歡諸葛亮、劉伯溫這類軍師。在戲劇中,在書籍裏,關於範蠡的演繹總是少之又少。也許是因為他沒有從一而終,畢生輔佐一位君王,也許是因為他棄官從商,讓文人們鄙夷,總之,在那麼多的曆史人物裏,範蠡的存在感可謂非常之弱。
但有趣的是,這些年來,人們對範蠡的關注度忽然高了起來。因為很多人都開始對他的經曆感興趣了,最重要的是那段經商的經曆:白手起家,一步一步成為首富。這是當下大多數年輕人最大的夢想。
隻有在一個民眾們都崇拜富商的年代裏,範蠡的存在感才會增強。
說到底都是因為範蠡活得太超前了。他應該活在今天,甚至,他應該活在比現在還晚的20年以後。如果他活在那時,他的理論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重視和推崇。
然而我愛範蠡,既不是因為他輔佐了勾踐稱王稱霸,也不是因為他白手起家賺錢大拿,而隻是因為,他拿得起放得下的瀟灑。
與勾踐在吳國的那3年時光裏,範蠡度過了人生中最苦、最憋悶的日子。可是當越國獲得勝利,開始享福的時候,範蠡卻可以拋棄一切榮耀遠赴他鄉。就算預料到勾踐可能不會容他,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放棄唾手可得的榮譽和地位?有幾人能看得開,放得下?連文種都做不到。
範蠡卻偏偏做到了,他不但放下了,還能重拾往日誌氣,在另一個領域重展雄風。
就算說範蠡是個傳奇,我也要說,在眾多傳奇中,他是最傳奇的那一個。
與曆史上許多類似的人物相比,範蠡是真正的人生的贏家。
後來之人揣測前人,隻能通過各種曆史典籍,通過一係列的正史、野史等,將那些隻言片語穿插到一起,最後分析出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對於範蠡的形象,不同的史學者們會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說,範蠡是個冷血的人,他能將自己心愛的女人送給別的男人,這就說明他把事業成就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也有人說,範蠡是個高瞻遠矚、能忍辱負重的人,他會做出些冷血的事,隻是因為他將目光放得十分長遠,並非隻顧眼前利益;還有人說,範蠡是個沒有道德的、不顧君臣之綱的人;更有人說,範蠡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沒有被當時的腐朽思想毒害,始終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著,活得瀟灑而自由。
不管怎麼說,範蠡早已被曆史的洪流湮沒。江山代代更迭,亭台樓閣早已坍塌,隻有山河草木萬年如新,以及範蠡那些重要的思想宛若瑰寶,永遠留在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裏,恒久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