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地瓜(1 / 3)

餘杭郡臨安府,臨安寓意安康福臨,乃當朝秦陪都,本應繁華至極,臨安士子素有臨安風骨之稱,可謂是極盡風流,一時無兩。

奈何西涼河一役,二十萬大秦兒郎盡殤,大將軍李承歡高歌死於亂蹄之下,那北元鐵騎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臨安是大秦半壁江山最後一道屏障,太守韋隨安攜那臨安七子,八人,守國門。

國破家亡,風雨飄搖,後人隻能聽那大秦舊人流傳下來的一首歌謠:

《秦風·聞人》

有王聞人,我送廬陽。何以贈之?百裏乘黃。

有王聞人,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台佩囊。

有王聞人,與民同袍。何以贈之?江山不亡。

昔日滿城繁華,可謂天上人間,而今神州陸沉,若說是人間地獄,毫不為過。烹子賣女,食股飲血,哪來風骨,哪來秦風,哪來盛世。

臨安城有一流魚巷,巷內有一德輿廟,此廟不朝諸佛,不拜三清,唯拜那大秦開國皇帝,唯拜那縱橫捭闔創那不世之功的聞人堯。自城破那日起,本是香火旺盛之地,此刻卻鮮有人氣。

主殿聞人堯像下有一幹瘦老頭,穿著一身破舊的灰白布衫,抱著一個長條包袱,胸口掛著一杆古銅色煙槍,談不上邋遢,卻也不幹淨,因為此時他左手拿兩根黃瓜,右手摳著腳趾,摳完舒坦後,將黃瓜拿到右手,津津有味的吃起來,吃兩口不忘摳摳腳。

旁邊一清瘦少年,貌不驚人,看起來年紀不過十五六歲,衣著比起黃瓜老頭也是半斤八兩,一身青綠色長袍破洞三三兩兩,屁股處尤為明顯,露出的內襯讓人乍一看青綠色中一抹白,像極了大秦宮廷中達官貴人們尤愛看的一出劇裏角兒的扮相,那出劇叫啥來著,對了,叫《後庭花》。

“發財小子,這黃瓜嚐著鮮,要不來兩口?”黃瓜老頭斜靠著上了灰的案幾,搖了搖手中吃剩半截的兩根黃瓜。

“我爹曾經跟我說過‘誌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食嗟來之食。’,我還是吃我的地瓜吧。”被稱為發財的少年促狹地看著老頭,狡黠的眼神中透露著些許意味,繼續撥弄著手中的兩個地瓜。

“臭小子,少跟老夫拽文,你這狼心狗肺的滑頭還記得你老爹的話,怎麼你爹娘下葬的時候不留兩滴眼淚,況且,你這地瓜不也是偷的嗎!”黃瓜老頭摳了摳腳憤憤道。

“不是我想狼心狗肺,著實是這心裏沒啥感覺呀,硬是擠兩滴淚比拉不出屎還難受,我爹娘照顧了我半輩子,不管是秦律還是道義上我都會做好我該做的那一份,不過既然二老已經去了,我也該遵從本心,不難過就是不難過。”

地瓜少年發財繼續撥弄地瓜卻也不吃,“老煙槍,誰說我這地瓜是偷得,用咱縣孔秀才的話來講讀書人的事兒,算得偷嗎?那叫拿。”

“歪理!都是歪理!你們楊家一家子怪人,老夫說不過你,不過啥時候你能改改你那涼薄的性子,華山那老道士說你是什麼兵人相,一輩子涼薄無情卻是天地利劍,乃是武道入聖的絕佳根骨,話是說的挺玄乎,誰知道那牛鼻子打的什麼算盤,我可是聽說自從這仗打起來可是多了不少江湖騙子。”

被稱作老煙槍的黃瓜老頭想起此趟出遠門前在晉陵郡潞州城遇到的老道士,自稱華山純陽宮的守門道人,都說華山純陽宮是天下排名前三的道家聖地,為何一個象征門派顏麵的守門道士不但下了山,還穿的和乞丐一樣,對,也就是和老煙槍和發財一樣。

“龍生九子,人生九相,我隻見過最常見的眾生相、壽者相和富貴相,還有些諸如龍妃相,魍魎相,聖賢相,大羅相,菩提相等等隻是聽過卻從未見過,至於那老道士說的什麼兵人相,不懂,也不想懂,我就想著這仗快打完,我好回咱丹徒縣娶個漂亮媳婦,生兩個白胖娃娃,好給咱老楊家傳宗接代啊。”

發財雖還是舞象之年,卻無同齡人的銳氣和朝氣,眼神中總是透露著一股子不在意,或許當真如那個守門道人所說,是一輩子涼薄無情。

“喲,還知道傳宗接代啊,我還以為你都忘記你姓楊了,我看你是眼睛裏除了漂亮女人啥都沒有了,老夫要不是看在你那酒鬼爺爺當年給我算了次命,讓我躲過了場禍患,鬼才懶得帶你來這臨安城,你說來這裏做啥,城都破了,又沒錢賺也沒活兒幹,還得每天擔心會不會掉腦袋,活受罪。”黃瓜老頭癟癟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