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
2月26日出生。
父親:王應偉(1877-1964),在日本留學,於東京物理學校畢業後,在日本中央氣象台工作並繼續深造。
母親:周秀清(1889-1974),畢業於蘇州蘭陵女學,原為上海一家幼稚院教師,1912年與父親結婚後來日本。
1915年半歲
9月隨父母回到祖國。
1920年5歲
入北京孔德小學上學。
1923年8歲
入彙文高小上學。
1926年11歲
於彙文高小畢業後,進入北京彙文中學。
1929年14歲
於彙文中學初中畢業。畢業考試獲得算學(數學)和科學(生物)兩科第一名。後隨父親到青島,進入青島禮賢中學讀書。
1932年17歲
於禮賢中學高中畢業,考入清華大學物理係。
1936年21歲
於清華大學畢業。先留校擔任助教,半年後獲“史量才獎學金”轉到趙忠堯先生門下攻讀核物理專業研究生。
1937年22歲
“七七事變”後中斷學業,與周培源先生一起離開北平南下逃難。經周培源先生介紹,先到南京兵工署彈道研究所,後隨兵工署一起轉移到武漢。
1938年23歲
在漢口報考“留英庚款公費生”被錄取,於當年赴英國留學,在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物理係主攻技術光學專業。
1940年25歲
獲英國倫敦大學理學碩士學位(Msc)。
1941年26歲
轉人英國雪菲爾大學,在著名玻璃學家特納(W.E.S-Tumer)
250王大珩傳
教授指導下進行有關光學玻璃的研究。
1942年27歲
受聘於英國昌司玻璃公司,任研究實驗部物理師。
1945年30歲
研製發展了V-棱鏡精密折射率測定裝置,在英國製成了商品儀器並獲得了英國科學儀器協會第一屆青年儀器發展獎(Bowen獎)。
1948年33歲
回國。暫在上海耀華玻璃公司任職。
1949年34歲
從香港轉道朝鮮,奔赴東北解放區大連,參加新建的大連大學工作。任大連大學工學院應用物理係主任、教授。
1950年35歲
與大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主治醫生顧又芬女士結婚。顧又芬,上海市人,1920年出生,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1949年從上海轉道香港奔赴大連解放區。
1951年36歲
任中國科學院儀器館籌備處副主任,負責籌建儀器館。
1953年38歲
任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副館長,代理館長主持工作。稍後任館長,研究員。
1954年39歲
參加中國政府赴捷克斯洛伐克科技代表團。
1955年40歲
被推舉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赴捷克和蘇聯考察進修計量科技。
1956年41歲
參加製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十二年遠景規劃,是其中發展國家計量科研項目和儀器儀表技術項目的主要編寫者。
應聘為國家計量局顧問。
1957年42歲
儀器館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任光機所所長。
兼任國家科技委儀器儀表專家組組長。
1958年43歲
領導光機所研製出震驚全國科技界的電子顯微鏡等八項科技成果,即“八大件,一個湯”。
創辦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任院長。
1959年44歲
當選為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0年45歲
承擔國防科研任務,任“150工程”總工程師。
1962年47歲
組建長春光機所西安分所,兼任西安分所所長(後改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
1964年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