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紅塵裏相遇
是誰誦經的梵音,穿透一座喧囂的城,模糊了霓虹,映襯了月光,折射著前世的離合悲歡,輕喚著今人的五彩繁夢。
寧靜的心,可以體會蓮花輕綻,落葉流芳。如果是開到荼蘼後的歸於塵土,在閱盡世間的奢華百態後,仍能擁有一雙清澈的眼睛。那麼一縷焚香,足以讓愛恨得失,如煙消散。
有一抹身影,曾迷醉過一個年代,譜寫過一段傳奇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底色是華麗的花紋,內容是文藝、盛名、女人和情調;故事的後半部,底色是青灰經紙,內容是青燈、古佛、心靈與修行。
如果將每個人的一生都煉為一段故事,有些故事平淡不驚,有些故事蜿蜒曲折。我們喜歡經曆前一種,但喜歡談論後一種。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故事,屬於後一種。
他是幸運兒,出生在鹽商世家,家境富裕,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很小的時候就是遠近聞名的才子。長大後,他深諳琴棋書畫,金石戲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翩翩名士。
他東渡日本求學,他引領一個時代的文化,他譜寫了中國曆史上很多個第一,撰寫了中國第一部歐洲文學史,開創了一堂讓人瞠目結舌的人體寫生課,他創立了中國最早的話劇團體“春柳社”,他是中國現代書法第一人,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然天成。他是中國用五線譜作曲第一人,是作詞、作曲的大家,也是中國最早從事樂歌創作取得豐碩成果並有深遠影響的人。他是傑出的教育家,是豐子愷、劉質平、曹聚仁、吳夢非的老師……
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但能把送別當作歌曲傳唱,讓人念念不忘的卻唯獨是一首《送別》。它傳唱幾十年經久不衰,超越時空,成為朋友之間揮手相送的驪歌。
假如可以從詩性中瞥見人性,《送別》的悠揚婉轉,會讓我勾勒出一個線條柔和的輪廓。這支曲子,不隻是他名動天下的曲子,更是李叔同即將告別人間、棄世出家的“前奏曲”。
當人生之花開至最繁盛時,他突然轉身,拒絕紅塵,出家為僧!任憑遠道而來的日本妻子長跪寺外,他卻不看一眼。從此青燈為伴、佛經在手,對物質再無需求,對人間的愛恨再無留戀,隻求一方淨土。
一程一段風景,一程一段了悟,於一襲破衫、一雙草鞋、一捆破席中,他找到了全世界。
前半生,他像耀眼的明星,冠絕當世,才華耀人,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才子,也是兩個男孩的父親和兩個女人的丈夫;後半生,當他用他的涵養和浪漫折服了世界,卻選擇在這個時候放棄喧囂,抽身而退,拋開紅塵,跳出名利場,舍此萬丈紅塵而入空門。
他的生命就是一場絢爛花事,在最燦爛的花季又回歸平凡,他脫下翩翩公子的衣裳,成為天地間孤寂的僧侶。
“我不敢說自己驕傲,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麵,我是如此的謙卑”。孤傲如張愛玲,卻也對他如此高山仰止。
芳草碧連天,夕陽山外山,閑池花落。一紙滄桑付流年,當滄海成塵,唯有傳奇與文字會久遠。他是千百年來的一個傳奇,他是李叔同,一生一代,唯一的李叔同。
所有美麗的緣分都需要邂逅,一本好書,一段相遇,都是如此,願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裏,讀出自己不一樣的今宵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