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第一章

我家在梅城西南邊上的朝陽小區,這個小區隻有兩個與我同齡的小孩——鄭新城和陳思凡。新城是四月生的,我是在初秋的九月,而陳思凡在十月才來到了這個世界。理所應當的,小時候我就跟在鄭新城後邊叫他“新城哥哥”,思凡就奶聲奶氣地喊我“小雅姐姐”。

我們三個家庭的家長們本來就是熟識,所以我們三個自然是天天在一塊兒玩。我媽媽有時候倒會忍不住地擔心小區裏怎麼就沒有個女孩子可以陪我,弄得我整天隻能和他們一起玩汽車飛機模型、趴在地上打玻璃珠、看奧特曼的動畫片。不過思凡的媽媽安慰她說,沒事,等到上了幼兒園上了小學就會認識很多女孩子,我也就會玩很多女孩子們玩的遊戲,喜歡一些女孩子們喜歡的東西,因為思凡的姐姐也是這麼過來的。

思凡有個親姐姐,比他大七歲。她長得很好看,講話柔柔的,小時候我們去思凡家玩的時候她會給我們吃西瓜形狀的泡泡糖,也會給我們講安徒生童話。回家後我問過我媽好幾次能不能也給我生個姐姐,我媽果斷告訴我沒這個可能,“隻能給你生個弟弟或妹妹“,我也就隻好自我消磨掉這種姐姐情結。

而鄭新城有一個比他小兩歲的妹妹,叫鄭紜。鄭紜長得像洋娃娃一樣漂亮,不過她生下來沒多久就被查出患了呆小症,智力和身體都無法正常發育。鄭新城很愛她,雖然當我們三個都使勁長個兒的時候她仍然那麼小,雖然她隻能口齒不清地喊他哥哥。但是新城很高興他能成為她的依賴,盡力幫著爸媽去照顧她,因為他知道爸媽太不容易了,雖然那時候的新城才六歲。

第二章

其實我懂事也很早,即便我小時候話不多,多數時候習慣沉默與安靜,但我媽還是覺察到了這一點。她說,以前帶我去超市,我還那麼小,卻知道價牌上數字大的東西不能拿,不管我有多想要。

那大概是因為家裏收入不高,生活過得拮據得很,所以我才會在潛移默化中懂得這些。不過我小時候的這種性格的形成和爸爸常年不回家也脫不了幹係,我聽見鄰居們都在說:“那個陸XX,在外麵有姘頭啦……真是不要臉……蘇梅怎麼這麼可憐……娘倆兒這可怎麼辦……”

我覺得很憂傷,我的爸媽之間好像和別的小朋友們的不一樣,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爸從來也沒來接送過我,每次都是我和陳思凡還有鄭新城一起走的。

我覺得陳思凡和鄭新城可能也知道我爸的事,他從來也不住在家裏,偶爾回來也隻是為了和我媽要錢。我爸他好賭,他相信賭場上的財運,相信投機倒把,他的賭齡和我的年齡一樣長,鄰居都說我媽她真是瞎了眼才會嫁給我爸。

終於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爸媽決定要離婚了。新城他家有車,我媽就請他幫忙把我倆還有我外公外婆都送到梅城的法院。那是我從小到大唯一一次去法院,原來法官不用像電視劇裏麵那樣帶銀白色卷毛假發。坐在觀眾席上,新城爸爸問我說:“小雅,你爸媽離婚了,你跟誰呀?”我想了想說:“媽媽。”因為忽然想起離家前外公外婆叮囑的“要是法官問你你要和誰一起生活,你就說和媽媽,不然你就再也見不到你媽了”。

然後我看見我爸從門口進來了,他身後跟著一個穿得很時髦的女人,高跟鞋踩得地磚噠噠地響。那一刻我覺得心裏難過又反感。

法官在台上念資料,念著念著說到孩子屬於誰這個問題,我爸媽就都立刻說要歸自己。法官難於裁決,我外公說這要問小孩子自己願意跟誰的。然後我沒有抬頭看任何人地說了“跟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