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趙昚即位後,為順民意,不僅平反嶽飛的冤獄,也為韓世忠昭雪,追封韓世忠為“蘄王”,諡號“忠武”,賜於蘇州靈岩山建墓;山上的靈岩寺寺院改名崇報寺,以表示崇德報功之意。
韓世忠韓世忠墓依山勢建立,墓的東、西、北三麵建有羅城,南麵有石階數十級。占地約2畝,墓瑩封土高出地麵3米。墓前神道碑(連基座)高8.35米,碑上刻著宋孝宗親筆寫的“中心佐命定國元勳之碑”10個大字的碑額。碑文一萬三千九百多字為趙雄奉敕所撰,由周必大書寫,共88行,每行150字左右不等,記載著韓世忠生平事跡。此通石碑之高,碑文之長,均為世上罕見。石碑曾因年代久遠,於公元1939年6月被颶風吹倒,碎成10餘塊。1946年當地山僧籌款用水泥生鐵膠合支撐,分兩段並列重新樹立起來。石碑原來立在石龜趺上,重建時移置在石龜趺的西麵,是碑刻藝術巨製之珍品,有“天下第一名碑”之譽。
在“蘄王萬字碑”的南麵,還有一座祭祀韓世忠的祠廟,宋時敕建,麵闊三間,原祀韓世忠像,後懸有清林則徐謁墓時留下的對聯:“祠廟肅滄浪,更尋來一萬字穹碑,新煥岩前榱棟;威名鎮吳越,還認取七百年華表,遙傳江上旌旗。”
民國初年,有人提出靈岩山韓墓僅是衣冠塚,其真墓當在浙江湖州一帶。爭論由此而起。到了八十年代初,史學工作者經過多方查考,認為韓墓當在浙江湖州市西南金雞山東麓的菁山塢,並例舉了南宋《嘉泰吳興誌》等多種文獻資料為憑。至於何真何偽,看來還需進一步考辨。
古往今來,無數遊客慕名而來靈岩,謁韓墓,讀韓碑,題詩作對,以表達對韓世忠的崇敬仰慕之情。明代吳門畫派之首沈周在憑吊韓墓後寫道:“下山更吊蘄王墓,十丈穹碑萬古忠。”明代高僧梵琦詩雲:“穹碑讀未竟,歸路又斜陽。”
現韓世忠墓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屢有修葺。與西湖嶽飛墓相呼應,成為吳山越水人文景觀勝地,蘇杭山水為之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