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00公元前250年班清文化在泰國東北部繁榮起來。
約公元前2500年蘇萬那布米與印度通商。
4~8世紀蒙克米爾王國的影響傳入泰國。
9~13世紀高棉帝國在吳哥成立。
1238年素可泰時代,高棉勢力逐漸衰弱。素可泰在印他拉迪特的領導下建立起來。
1281年清盛王國在北方建立。
1296年拉那王國在清邁建立滿哥瑞,統治著泰國北部大部分地區和老撾。
1317~1347年素可泰王朝緩慢開始衰落。
1438年素可泰王國權力已轉移到泰國湄南河下遊大城、南方和昭披耶河流域。建立阿育塔雅王朝。
1350年弗亞·烏通建立阿育塔雅城,自封為拉瑪斯玻一世,短短幾年間統治了素可泰各王國和高棉帝國所包圍的地區。
1393年那美遜占據了柬埔寨的吳哥。
1448~1488年崔洛克國王統治時期,他最後統一拉那(清邁)和大城各個王國。
1491~1529年拉瑪斯玻二世在位。
1549年首次與勃同的孟王國發生主要戰事。
1569年緬甸人占領並摧毀大城府。
1590年那美遜稱王,摒棄了緬甸的主權。由於他的統治,大城在緬甸和高棉兩帝國的基礎上迅速擴大,成為主要城市。
1733~1758年國王勃羅馬可在位。大城進入一個祥和、充滿藝術和文學氣息的時期。
1767年緬甸國王阿郎派亞占據並劫掠了大城,結束了泰國四個世紀的文明。
1767年弗亞·他克·遜加冕為塔克辛國王。
1779年昭·弗亞·查克利將軍與其兄昭·弗亞、撒哈西征清邁,將緬甸人驅逐出今日的泰國,將高棉和老撾王國劃至泰王國區域內。祖母綠石佛像也從老撾的萬象移到吞武裏。
1782年性情怪僻的他克·遜被罷免並予處決,昭·弗亞·查克利取得王位,建立查克利王朝,開始使用“拉瑪伯第”這一名字,後來也稱“拉瑪一世”。首都遷至曼穀城。
1809~1824年為拉瑪二世統治時期。期間修建著名的鄭王寺及許多廟宇和僧院。
1824年為拉瑪三世開始統治時期,期間將中國瓷器碎片作為裝飾鑲嵌於廟宇之上。
1851年孟庫存國王繼位(即托瑪四世)。他是第一位了解西方文化和技術的泰國國王。
1868年楚拉龍孔繼佗,即拉瑪王世。執政40年,是執政期第二長的泰國國王。
1910~1925年為發伊拉阜(拉瑪六世)執政時期。拉瑪六世曾就讀於牛津大學。
1925~1932年普拉耶希普克執政,即拉瑪七世。君主專製統治解體。
1932年一次軍事政變結束君主專製統治,君主立憲製開始。
1939年國名正式由“暹羅”更改為“泰國”,阿南達(拉瑪八世)繼位。
1942年日本侵略泰國。
1946年阿南達國王遇刺。普密蓬·阿杜德繼位,即拉瑪九世。
1975年7月1日中國與泰國建立外交關係。
1992年泰國開始了長達五年的史無前例的經濟增長。
1996年普密蓬·阿杜德國王慶祝其在位50周年。
1997年由於泰銖貶值泰國的銀行體製和經濟開始滑坡,其他地區的經濟也出現不穩定。
1998年泰國遵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製定的準則,開始複蘇其金融體製和經濟。
1999年阿杜德國王慶祝72歲生日。政府頒布一係列法律以及財政和經濟改革措施。泰國經濟開始增長。
2000年在新的體製下,泰國首次選舉上議院的參議員。
2001年億萬富翁他信·西那瓦和他所在的政黨聯盟於泰國曆史上首次獲得多數選票,他信當選為總理。
2002年泰國總理他信·西那瓦在南方推行的強硬政策舉步維艱,並引發了泰國穆斯林民族主義分子在也托府、北大年府和那拉提瓦府采取的恐怖行動。
2004年印度洋海嘯使安達曼海岸奪去了8000人的生命。
2006年泰國皇家軍隊在總理他信赴美國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之際,發動軍事政變。
2007年泰國國會選舉,人民力量黨贏得勝利。
2008年泰國總理阿披實率領新內閣宣誓就職。
2009年泰國民間政治團體、人民民主聯盟的支持者“黃衫軍”與政府軍發生衝突,泰國局勢動蕩。
2010年10月10日泰國遭遇洪澇災害。
2011年5月31~5月8日第25屆東盟泰國國際建材展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