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筆名蕉椰、望星海、一俠、永星,晉江市安海鎮人。1966年10月出生於江蘇,1978年旅居菲律賓。20世紀80年代初涉足文壇,在《世界日報》等菲律賓四大中文報紙,用不同的筆名撰寫專欄,並且還主編文學、藝術、佛學、綜合等副刊,從事中國書法繪畫以及西洋水彩畫創作等。曾任菲律賓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等多種社會職務。現為菲律賓博覽堂總編輯,已編纂各類書刊百多部。熱心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促成菲律賓僑領與福建文學界共同設立陳明玉文學獎、“逢時杯”海內外散文大賽等征文活動,積極在菲律賓傳播中華文化,引薦推崇祖籍國的文化現象、文學動態和作家作品,被譽為“文化雁臣”。
王勇於1999年起在菲律賓《世界日報》開設“開心自在”專欄,並於2002年9月由菲律賓博覽堂出版蕉椰專欄文字集一《開心自在》,收入1999年創作的專欄作品;2004年2月由菲律賓博覽堂出版蕉椰專欄文字集二《冷眼熱心腸》,收入2000年創作的專欄作品;2012年4月由菲律賓博覽國際傳播公司出版蕉椰專欄文字集三《禦風飛翔》,收入2001年創作的專欄作品,蕉椰專欄文字集四《覺海微智》,收入2002年創作的專欄作品。
《開心自在》出版時,台灣著名詩人洛夫為之作序指出:
(王勇)是一位閱讀廣泛、思想深邃、胸懷坦蕩,具有大慧覺的小品專欄作家。他寫專欄,我相信決不是為稻粱謀,而是“另有所圖”,換句話說,身為作家,他是富於文化使命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他可以說是當代菲華文壇上一支犀利且發揮了醒世作用的大筆,如稱他為“心靈的清道夫”,亦無不宜。
……王勇的小品專欄可不是讀著好玩的,他筆下雖也穿插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或寓言軼事,但這隻是一把小鑰匙,用以開啟他心靈的門窗,好讓那內心的璀璨的光芒投射出來。這種光芒是智慧的,更是道德的,他教人做人處世,自我修煉,卻不為讀者預設任何教條式的框框,而是以他自己對生命的觀照和體悟來啟發讀者,使他們從內心中生出一種道德價值的自覺能力,最後並能提升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句)的普渡效果。
其實王勇絕非一個道貌岸然,向世人任意指手畫腳近乎迂闊的道學先生,他固然強調升華的精神生活,卻也重視平常心。譬如他在文章中既援引佛陀、孔子、胡適、魯迅等宗教文化領袖之言,卻也不鄙棄次文化人士如金庸、瓊瑤等的經驗。他也談禪論道,但他談的禪卻是容易消化,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感悟到的禪。他很重視物質與精神的互動,也追求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的互補,更講究內心活動與外在行為的調和,可以說他是一位標準的二元統合論者。內在的和諧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這一點,王勇很能充分掌握。
《開心自在》這個專欄文集中談論的話題相當多元,但主要有二,一是文化問題,一是宗教問題,後者比前者談得更多,也更動人,更富於啟發性。例如他在《即心即佛》這一篇的結尾說:“佛法絕非神通,也非靠祈求能夠談交換條件,而是以平常心麵對無常人生的挑戰,以慈悲心擁抱苦難的人間。”
這段話對一般世俗的禮佛的善男信女,不啻是一劑清涼的醍醐,使他們驚悟到,信佛絕不是一種口中念佛而心中計算著報酬率的社會功利行為。
我是一個長期投注於詩歌理論與創作的人,在《開心自在》這個文集中我發現有兩個與我極為契合的觀點:一是追求真我。我在《我的詩觀與詩法》這篇文章中提到:“真我,或許是一個詩人終生孜孜矻矻,在意象的經營中,在跟語言的搏鬥中,唯一追求的目標……而要達到這個目標,詩人首先要把自身割成碎片,而後揉入一切事物之中,使個人的生命與天地萬物的生命融為一體。”這是我身為一位詩人在禪宗的啟悟中所形成的創作心法,希望在寫作過程中把自我提升到莊子《齊物論》的境界。王勇在《活出真我的風采》一文中最後說:“用真情走過人生,並執著追求心靈中的真我,才不枉來世一遭。”這裏所謂的“真我”,乃指一個人麵對滔滔塵世時應采取的態度,旨在勵誌與醒世,而我則強調在詩歌創作中表現詩人真純的本性,二人說法雖有不同,但追求真我的意向則一。
王勇在《智能開發》一文中說:“禪,並非要人從參學中得到什麼,而是要人放下一切,正視自己。”這正是禪的本義;強調本心,不重知解,強調實踐,不重經典文字,所謂“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一切都不執著,應無所住,自如自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講究妙悟的性靈派,主張“以禪喻詩”,“以禪入詩”。依現代美學的術語來說,其實“妙悟”即是一種直覺式的心靈感應,生發於內在的本心,這是詩的第一義。寫詩跟參禪一樣,就是一種把自我從外麵拉回到內部來的過程,也唯有這樣,詩人才能找到真我。
我和王勇相互契合的另一觀點是“漂泊”。他在《有岸的地方便是家鄉》這篇文章中說:“漂泊是一段不著邊際的人生,人生何嚐不是永遠的漂泊,茫茫宇宙,我們都是生命的過客,不是歸人……有岸的地方便是家鄉,踏上人生的碼頭,卸下生命的牽掛,告別的悲情,愛我們落腳的地方,生長愛的地方便是根之所在。”我相信僑居海外的中國人,讀到這一段無不心有戚戚焉……
菲律賓佛學家、作家、詩人唯慈也為該書作序曰:
在許多菲華作家當中,王勇先生算是比較年輕的一位,但他的作品,卻廣受讀者的推崇……
王勇先生的文章內容,完全是正麵的,富有指導社會與鼓勵青年的價值,古雲:“文以載道。”從他的文集中,處處都可看到輻射出智慧之光,照明人的愚暗,啟發人的茅塞,引發人的深思;比方:他在《審視傳統》文裏說:“孔子忠道不忠君,忠民不忠國。”所以孔子的主張:“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見與隱,是孔子終生做人的原則。
孔子的理念,絕不因自己的利益,在無道君王的身邊做官,其次,也不願一味愚忠,若有機遇出來做官,必須要能舒展自己的抱負,發揚愛民的仁德,所謂“死守善道”,就是孔子見的原因,如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就寧願做自己進德修業的功夫了。王勇先生說:“這種權變之術,值得當前活躍於社會的領袖借鑒。”此不是借古諫今嗎?
善言曉喻為華社謀福的領袖,引導華社走向善美的大道,鼓勵清流,發揚聖賢做人的見與隱的風範;不僅是華領們的任務,應該是所有中國人重視推廣的教育理念。
王勇先生勤於寫作,善於廣結文字緣;因此,他曾寫過許多篇華社名人的訪談錄;他也寫過許多推介國內外藝文界名家的文章;他雖也寫時論,但絕不涉及他人的隱私,他認為人人都有自己活躍的空間,不過,他也不是一味的盡言人之美;他對朋友,或對社會的領袖們,認為該說的,必也率直地說出來,比方他在《監督與寬恕》文中說:“揭發弊端,讓人產生警惕,不但需要,而且迫切需要,隻要出於真誠和善意。”
這與揭發人的隱私不同,更不是故意挑剔他人的缺點,而是誠意的戲善,讓人知道自己的過失,一個覺性高的人,不但會接受,還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情接受呢?所以他說:“有爭論才有進步,有監督才會自律。”凡是有心向善向上的人,怎不以此奉為做人的主皋呢?
讀書,熟記書中的知識固然重要,尤重於將善美的做人之道,表現在平常的生活行為之中。王勇先生非常重視“知行合一”,故他在《實踐出真理》中說:“真理越辯越明,辯後的真理若不實踐,真理是僵死的空話,對社會毫無良性的作用。”
一個真有良心的作家,絕不講大話,更不會專論社會的反麵活動,引人走向誤區,凡有所言,若超越了自己行為的範圍,偏離了自己邁向崇高理念的方向;那就是謊言綺語了。謊言綺語固然欺人,亦屬自欺,如此言論,最易引人走入歧途,對社會又怎能產生良性的作用?縱是真理也變成了空話。王勇先生才說:“社會需要實踐者,不歡迎辯論家,我崇尚實踐出真理,所以,不願意提想當然的建言。”
原華東政法學院教授洪丕謨附文評說:
由感受菲律賓而感受王勇,由與王勇結文字緣而加深對於菲律賓的感情。由此反過頭來再讀王勇的文字,便有一種猶如晤言於一室之內的親切感覺……
……由於多年的編輯出版生涯,曆經生活的磨難,加上心信佛法,降服其心,因此便打磨得他的文字,既顯老到,又不失本真,且更多了一份奉佛後心生歡喜的寬舒與祥和;再加上長期以來南國陽光的暖照,海島碧波的涵泳,於是乎讀王勇的文章,自然而然就在享受之中,更增添了幾許移情和啟迪的雙重助益……
……譬如當你在《開心自在》第一篇《反省是失敗者的專利?》的閱讀中,文末王勇總結:“我反省,隻是為了如何在有限的時光裏,過快樂的日子,做一個開心自在的理性之人。”開宗明義,在生活中,這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難道不應該時時處處,都活得充滿理性,都活得“開心自在”嗎?
從“開心自在”的基調審視世界,感受世界,又從“開心自在”的基調中反觀自我,啟迪自我……(在《開心自在》中有)一篇篇閃爍著生命睿智、生命愉悅、生命經曆、生命感悟的文字。在《相命》中,作者說道:“盡信命不如不信命,走一步算一步,步步是可以期待的喜悅。”多麼自在,多麼瀟灑,多麼超脫,多麼開心,生命在“走一步算一步”的隨遇而安中獲得多麼大的解放和解脫!?
一篇篇,文章雖短,意味卻長。由此,我愛《開心自在》,愛《開心自在》給每個讀者帶來的,生命和生活中切切實實的“開心自在”!
台灣著名詩人、散文家、譯詩家張香華附文評述:
(王勇是)一個縱橫古今中外、文筆鏗鏘、視野遼闊的青年。有許多時候,我讀他的作品,禁不住擱筆而歎。他不隻是一個有才情的詩人,有銳利的眼光,能深入探討古今,關心時政,尤其在浮名泛利的芸芸眾生之中,他因為看得透徹,想得深遠,便常常發出不同於平常毀譽的精辟言論。他對屈原的分析,對武俠小說的品評,甚至為蘇東坡惋惜……都有深刻的見解……我多麼高興他今天發展成這樣一個豐富開闊、詩文雙修的青年。就像是中國人常常期盼的,人人都會到達的福慧雙修的那種境界一樣……
東南大學客座教授少木森撰文評曰(見《星光》2007年第1期):(《開心自在》)每篇數百個字……而王勇卻要它“小處見大”,蘊一顆“赤子之心”,蘊著一種拳拳的文化使命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細讀王勇的這類“道德文章”,會發覺其中透出的是他有一定個性的“反省精神和反省方式”。換一句話說,王勇是要人重視對自己生命曆程的不斷“反省”,而且他還不厭其煩地介紹“反省”的方式,那就是通過對自己生命的觀照和體悟,來呈現生命的進取與快樂,同時這種觀照和體悟,本身也應該充滿快樂。
……《開心自在》一書充滿對現代生活的“反省”、“反思”,又不忘與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鏈接,使得種種的“反省”、“反思”,有了一定的廣度、深度和厚度……
《冷眼熱心腸》出版時,台灣著名作家方寒星作序《情固聲飛》:
看了王勇兄由專欄文字結集而出之新書稿《冷眼熱心腸》,使我再度思考對馬來西亞、菲律賓的華人社會和華文文學該如何給予理解。雖然都已在當地落地生根,但又保留僑校中的華文教學,也辦有華報,在各種活動中仍有對祖先和故土不舍的眷戀。
王勇兄的專欄既出入古今書海,也關注融入當下社會。他也借文字和海內外華文界的作家朋友來往,可說是“天涯握手盡文人”。不論是談生活哲理、文學小說、旅遊見聞,都可讀出王勇兄紮根生活而又求友於千裏之外的熱情,既有冷眼靜觀的卓見,也有熱忱鼓舞的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