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昔何邵公述春秋之義,曰:“惡不可隱也。賢者識馬,不肖者懼馬。夫處今之世,鬼蜮踞於朝,魍魎行於市,不有人馬出,而鉤稽探討,窮其計偽,發為著述,以戒今儆後。若鼎之鑄奸,犀之燭怪,使囂張之徒謁然而懼,則流毒且遍兼垓世。”所謂物質文明日進,而道德日益墜落者,非與。往者坊肆有黑幕之輯,老成明達者憂之,謂:非以防奸,實導人作惡。予亦雲然。方思托諸篇章,有以止沸。及讀《百弊叢書》,乃複爽然。所徵引皆實事,所指摘皆大論,無穢□茫森之說。而其旨,則在使賢者得防奸之具,不肖者又悚然生其悔愧之心,以勉趨乎上流。然則是書之作,匪唯防奸,實以化俗視。世之假善名欺流俗,射□貨利。懷才者需求資本而人不信較,不若矯作富商,吸取人財之易。於是乎集資者作弊,如社會之盲視。

質樸者為人所不齒,必盜竊虛名姓,得立足。於是乎建名者作弊。古人言:“時勢造英雄。”作弊之時勢,乃造成作弊之英雄,理固宜然,無足怪也。予一介貧士,恨不能轉移時勢,然有掬誠忠告之言,願為潔身自好之士進一商榷。凡人能勘破虛榮,強製色欲,放低生活程度,則作弊之念不期絕而自絕。夫貴賤之分,庸耳俗目中事,賢者所不屑道。則貴有何榮,賤有何損?美醜之分,不分衣貌衣飾,而在性情。平日所見淫娃蕩女,雖妖冶奪目娶之適以傷廉。竭汗血以供其揮霍,而結果買得精神之上痛苦,則亦何取?明乎此,則居陋巷厭藜藿。擁無鹽,亦足怡然自樂。支出既省,收入不患其微。生活既能自全,何必作弊?予友,某銀行經理,嚐告予:“生平但願以勞力易工資,不願以智術戈大利。”某君蓋基督教徒也,其言誠足為救弊之良藥,愛國君子當引以自勉焉。

中華民國八年十二月王晦鈍根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