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檔案
姓名:愛新覺羅·旻寧
屬相:虎(1782年)
年號:道光
在位:1820~1850年
享年:69歲(1782~1850年)
廟號:宣宗
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
陵寢:慕陵(清西陵)
配偶:20人,皇後鈕祜祿氏
子女:9子,10女
繼位人:奕(鹹豐)
帝王小傳
清宣宗道光帝(1782~1850年),全名愛新覺羅·旻寧,嘉慶帝次子。旻寧初名綿寧,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生。嘉慶十四年(1809年),嘉慶帝按照家法確定旻寧為嗣君。
二十五年,嘉慶帝去世,39歲的旻寧繼位為帝,年號道光,在位30年。
道光皇帝自幼飽讀詩書兼善騎射,深得乾隆、嘉慶的寵愛。登極後,道光效仿先輩,勤力朝政,意圖振興祖業。他關心治河,蠲免錢糧,賑濟災民,疏浚河道。道光本人生活簡樸,熱河避暑,木蘭秋獮,過去帝王這些耗費巨資的習慣,他都沒有。但是,大清已由盛轉衰,官吏貪腐,欺壓良善,內地與邊疆的百姓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外國列強乘虛而入,以鴉片為先導,對中國進行侵略。他也曾振衰起弊,派林則徐赴廣州查禁鴉片,但鴉片戰爭中,舉棋不定,時戰時和,最後派耆英、伊裏布向英軍投降,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1850年,道光病故於圓明園的慎德堂,享年69歲。
青史語錄
“宣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
——《清史稿·宣宗本紀》
道光即位
嘉慶為何選中了旻寧
彈弓打下來的皇位
自乾隆中後期起,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盡管乾嘉年間的白蓮教大起義已被撲滅,但殘餘勢力並沒有被肅清,他們繼續變換著名目在北方活動,尋找時機反擊。打著反清複明旗號的天理教就是其中的一支。他們在京城活動十分活躍,主要目標就是伺機攻打紫禁城。
活動的首領之一名為林清,經推算,確定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為起事吉日,恰逢嘉慶皇帝去了承德,京城人心浮動,防守空虛。林清自感機不可失,便如期舉事。
到了九月十五中午,近百名天理教徒分別突襲紫禁城的東華門和西華門。他們之前就買通了幾個信奉天理教的太監做內應,得以順利混入紫禁城中。但因為不慎,這些起義軍在東華門暴露了身份,而從西華門而入的另外50多人則在前來接應的小太監的引領下順利闖進宮門。但由於路上耽擱了時間,等他們衝到隆宗門時,清宮守門侍衛已經聞訊關閉了大門。
此時,皇子旻寧恰好在上書房讀書。時年32歲的旻寧是嘉慶次子,原本陪著嘉慶一同去了承德,後來提前回京,正趕上這場事變。當時,宮內人心惶惶,後妃們嚇得哭成一團,太監們四處逃竄,侍衛們不知所措,聞訊趕來的王公大臣也不知如何是好。在此緊要關頭,旻寧挺身而出,命令各門戒嚴,並派人調集援軍,自己站在養心殿前觀察局勢。
隆宗門緊閉,天理教徒分出一撥人撞門,又派五六人爬上養心殿對麵禦膳房的房頂,準備跳進去殺人開門。旻寧瞧見,當即舉槍射擊,一名教徒中彈墜牆而亡。當時都是火藥槍,放完一槍需要重新裝填。旻寧乍逢大事,心中也十分緊張,一時找不到彈丸,索性扯掉胸前的金扣子,裝進槍膛再次射擊,將另一名在屋頂上手持白旗的天理教小頭目打落。
其他教徒見狀連忙退了回去。此時,增援的禁軍也趕來了,射出羽箭,將教徒全部殺死。
旻寧見危機稍緩,立即命禁軍繼續搜殺殘餘天理教徒,自己則到儲秀宮安慰母後,同時命令西長街布置警戒,以防再出巨變。
嘉慶接到奏報後,對旻寧臨變之時處變不驚的處置大加讚揚,誇讚自己的二兒子有膽有識,忠孝兼備,當即加封旻寧為智親王,加俸銀一萬二千兩,所用的火銃也被賜名為“威烈”。旻寧立了大功,卻不張揚,表示自己當時心裏也很害怕,有許多處置也不太恰當,請父皇恕罪。旻寧的這番表現讓嘉慶更加滿意。
代父祭祖,心知肚明的大臣們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嘉慶皇帝讓旻寧代表他到太廟祭祖,這一舉動使朝廷上下更有充分理由認定旻寧從嘉慶皇帝手裏接過政權應該是勢在必得。
旻寧自小文武雙全。深得皇祖父和皇父喜愛。嘉慶皇帝共有四子,長子已夭折,旻寧排行第二,順理成章被視為長子。並且,經過紫禁城平定天理教事件,立下大功,被封為智親王,在三個兄弟中,爵位也是最高的。從這幾個方麵也能看出,旻寧繼承大統的誌在必得,順理成章。
眾人的支持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皇帝駕崩。事出突然,群臣毫無準備。
國不可一日無君,嘉慶暴亡,必須馬上議定新君。